
健康热词:
“一想到要挂着尿袋和别人谈生意,挂着尿袋陪女儿去游泳……我真的无法接受!”这半年来,被查出浸润性高级别膀胱癌的王先生(化名)做了无数次心理建设,可就是无法接受多家医院给出的建议:膀胱全切,终身佩戴尿袋。
在家人的劝说下,他慕名来到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泌尿外科寻求希望,医院提出一个全新的解决方案,让他如获新生。
查出膀胱癌手术却一拖再拖 全因不愿“挂尿袋”
王先生今年45岁,事业顺利,家庭和睦。可半年前不幸查出膀胱癌,且确诊为多发性高级别泌尿上皮癌。
面对接诊的浙大邵逸夫医院泌尿外科陈艺成主任医师,王先生直截了当三连问:“陈医生,一定要膀胱全切吗?做完手术可以不挂尿袋么?如果不做手术,我还能活多久?”
当得知从确诊膀胱癌至今已时隔半年后,陈艺成耐心解答他提出的问题,并强调:“影像检查提示膀胱病灶扩大,但没有提示其他部位转移。手术一定不能再耽搁了!”
此时,王先生还是犹豫不决。他犹豫的不是手术本身,而是术后极可能需要终身“挂尿袋”。了解到他的心结,陈艺成向他介绍了一种新的手术方式——原位回肠新膀胱术。“这种手术是截取一段胃肠道,经过去管化、折叠等步骤,在盆腔内重建一个新的膀胱。新膀胱与尿道缝合起来,这样术后患者就可以经自身完整的尿道排尿,而不必在身上挂置尿袋,较大程度实现了解剖和功能上的恢复,生活质量有了极大提升。”
近年来,以“达芬奇(da Vinci)”为代表的手术机器人的蓬勃发展,让原位新膀胱术愈发成为膀胱癌治疗的焦点。浙大邵逸夫医院以国内领先的微创和机器人手术水平,“另辟蹊径”探索在机器人下实施新膀胱术。目前已成功实施多例机器人下“膀胱根治性全切+原位回肠代膀胱术”,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高精尖技术轮番上场
解决肿瘤和“挂袋”之困
3月初,王先生在浙大邵逸夫医院庆春院区机器人手术中心接受了手术。为了尽可能减少对患者的创伤,陈艺成决定采用单孔机器人手术技术,只通过一个孔来完成膀胱的切除和原位膀胱的重建和吻合。
术中,在机器人辅助系统放大12倍的视野下,三个机械臂精细切割,完整切除了膀胱和淋巴结。然后,取一小段回肠,缝制成一个崭新的膀胱。同时,利用浙大邵逸夫医院蔡秀军院长发明的可崩解回肠支架迅速将肠道恢复连续性,再将新的膀胱与原有的尿道吻合。整个手术难度很大、技术要求极高,所幸进展顺利,术中出血不到100ml。
术后1周,王先生恢复排便,拔除引流管,顺利出院。1个月后,他又拔除了输尿管支架管、导尿管,完全恢复健康的外观。在陈艺成的细心指导下,王先生开始了新膀胱的功能训练,整个人犹如新生。
手术不是一劳永逸
预防保护膀胱更重要
陈艺成提醒,任何疾病都没有一劳永逸的治疗方法。 对普通老百姓而言,预防永远大于治疗。据全国肿瘤登记中心的资料显示,膀胱癌是我国泌尿系统最常见的肿瘤之一,它的发病率呈逐年增长趋势,男性多发于女性。
吸烟是膀胱癌的主要致病因素,据估计50%膀胱癌与吸烟有关,而50岁前戒烟可降低约50%患膀胱癌风险。职业暴露也是明确的危险因素, 所涉行业包括燃料、染料、橡胶、皮革、理发、卡车司机等。建议相关从业人员做好保护措施,勤体检、多留心,发现早期病变、及时治疗。
在日常生活中,多饮洁净水增加排尿次数, 可减少致癌物与膀胱上皮接触, 从而降低患膀胱癌风险。有研究指出,十字花科蔬菜和柑橘类水果对膀胱有显著保护作用。
陈艺成提醒,一旦发现有肉眼血尿,千万不能掉以轻心,及时就诊。膀胱镜是发现早期膀胱癌的有效检查手段。目前浙大邵逸夫医院常规使用纤细的软性电子膀胱镜检查,大家不要因为害怕膀胱镜检查而延误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