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健康热词:
“不可能啊!我才刚刚感到胃不舒服,怎么就胃癌晚期了!”今年1月,命运给了付大爷(化名)重重一击,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他被告知自己患上了胃癌。
付大爷今年87岁,退休前是名工人,一贯的好胃口和好体力。但去年年末,他没来由地感到胃胀胃痛,吃不下东西。他想着到医院配点胃药,不料到医院做了检查后,竟发现胃里长了个巨大的肿瘤!
“搞错了吧!”猝不及防的付大爷一家赶紧求诊到了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该院胃肠外科副主任单毓强主任医师为他做了更为详细的检查,认为眼下对付大爷来说,手术全胃切除是最有效的治疗方式。
考虑到付大爷病情重,高龄,如何尽量减少术中出血,减少身体损伤,是横在单毓强团队面前的难题。
最终,在充分评估和详细计划后,单毓强特别为付大爷制定了周密的手术方案——让达芬奇手术机器人上场,完成根治性全胃切除,并通过机器人灵巧的“手”把小肠和食管缝合,再造一个新的消化道。
“全胃切除,意味着患者要失去那扇连接胃和食管的门——贲门。贲门就像是一个单向打开的门,可以控制胃酸反流到食管。一旦失去贲门,就会造成胃食管反流等情况。”单毓强说,他们为付大伯切除肿瘤和病变的胃,再松解开付大伯腹部的小肠,向上拉,利用达芬奇机器人灵巧的“手”用一根线把小肠和食管进行手工缝合,小肠向下蠕动的特性,可以很好地改善反流症状,让重建后的消化道感觉舒适。
事实上,像付大爷这样的高位食管与空肠吻合这样操作在常规腔镜手术中有很高难度,以前一般只能用手术器械做吻合。由于达芬奇机器人有着能够360度无死角旋转的机器手,使得这种高难度的吻合变得简单快捷,很多以往手工不能缝合的部分,可以让机器人的手来达成。此外,使用机器人不仅减少了手术时间和创伤、术中出血量,而且降低术中切割闭合器的使用次数,术后恢复也快。
付大爷的手术耗时两个多小时,非常成功。术后十天,他顺利康复出院。之后,随着时间的推移,上拉的小肠会被慢慢撑开,变成“新胃”。只要恢复得好,他可以和以前一样正常进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