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热词:

您当前的位置 : 杭州网健康>热点关注>
拒绝留院观察,她将自己“拖”进了ICU
发布时间:2022-03-03 07:10:00 星期四   每日商报

尽管年近七旬,杭州的夏阿姨身体一直很健康,平日里最喜欢的便是和邻居串门、打牌。一个月前的一天,清晨起来的时候,夏阿姨感到后脑一阵阵隐痛。猜想可能是偏头疼犯了,她也无甚在意,照样收拾收拾就出门与朋友打牌。

然而,牌才打到一半,阵阵头疼再度袭来。这次的疼痛特别剧烈,好似要将头裂开一般,夏阿姨顿时疼得手都捏不住牌。在牌友的劝说下,夏阿姨前往杭州市红十字会医院神经内科门诊就诊。

拒绝留院观察 下午她又被送进了急诊

虽然头颅CT未见明显异常,考虑到是老年人的新发头痛,而且疼痛程度日益加重,接诊的神经内科副主任中医师张华还是建议夏阿姨做个头颅MRI再住院留观。

倔强的夏阿姨毫不犹豫地拒绝了这个建议,执意回家。而让她万万没想到的是,就在当天下午,自己又被家人送到了急诊,并且情况非常危急。

“还好家里人留了个心眼儿,一直盯着我的情况,及时送到医院来,不然真的不知道会怎样……”回想起之前的遭遇,躺在病床上的夏阿姨心有余悸。

其实,当日上午就诊完回家时,夏阿姨自我感觉还不错,也一直让家里人宽心。但到了下午,她的头痛愈加严重,而且出现了神疲嗜睡的症状。

家人见状,一点都不敢耽搁,立刻把她送回市红会医院挂了急诊。

急诊医师王玲一看监护的氧合指数,顿时心里一惊:只有80%,提示呼吸衰竭,病人危在旦夕。向家属说明情况后,王玲立即进行气管插管等一系列抢救措施,极力挽救患者生命。

同时,进一步的血化验、下肢血管B超、头部、胸部CT排除了肺动脉栓塞、肺部感染、脑出血等常见的急性呼吸衰竭病因,拯救生命的接力棒传到了重症监护室的手里。

经过ICU医护人员不分昼夜的精心治疗,夏阿姨醒了过来,也慢慢地能拔管自主呼吸了。

在ICU第三天,复查头颅CT提示脑干、右侧小脑、枕叶大面积脑梗死,主管医生第一时间请了神经内科医生会诊,添加了拜阿司匹林、立普妥等脑梗死二级预防药物和丁苯酞注射液改善脑循环。

一周后夏阿姨情况趋于稳定,被转入神经内科进行专科治疗。

新发头痛猛如虎 老年人要格外警惕

为评估病情变化,转到神经内科当天,夏阿姨复查了头颅CT,但影像结果却出人意料:病灶竟奇迹地消失了,随后的头颅MRI检查也证实了这一结果。

据了解,人的神经元细胞具有不可再生性,一旦缺血缺氧超过4分钟就会造成不可逆的损伤和坏死,这也是遇到呼吸心脏骤停患者要立即进行心肺复苏的主要原因。

既然脑梗死的病灶短期内不可能消失,那夏阿姨究竟是什么情况呢?

神经内科主任欧阳侃再次详细询问了发病过程、既往病史和用药情况。经过梳理,新发头痛、血压偏高、急性呼衰、大脑后循环供血区、消失的病灶,诸多要素整合在一起,最终的答案呼之欲出——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

“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是一种可逆性的血管源性水肿性疾病,临床伴有急性神经系统症状,如癫痫发作、精神异常、意识障碍、头痛、视觉障碍等。常见原因有高血压、肾衰竭、使用细胞毒性药物、自身免疫性疾病、子痫前期或子痫。这个病是可逆的,当血压控制后,脑水肿得到缓解,病人的临床症状和头颅CT病灶自然就好起来了。”欧阳侃表示,回顾整个病程,患者之前的头痛,已经提示了当时血压控制不佳,急诊室的血压记录也证实了这一点。进入重症监护室后,医生对插管病人进行了常规的镇静镇痛治疗,这类药物同时具有降压作用,促进了病情的好转。

“下一步,我们要完善脑动脉磁共振、动态血压等相关检查排查病因,同时积极对症治疗,控制好病人的基础疾病。”欧阳侃提醒广大市民,对于新发的头痛、头晕、肢体无力、麻木、口齿不清等症状,老年病友们千万不要抱着“熬一熬就过去了”的侥幸心理。应该及时就医,积极配合医生的检查,尽早明确诊断、接受治疗。“这样既能为医务人员赢得宝贵的抢救时间,也能为自己多赢得一线生机。”




来源:每日商报    作者:记者 苗露 通讯员 张弛    编辑:邹卓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