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健康热词:
春节假期一过,这段时间,杭城各大医院的消化内科、内分泌科、心血管科都挺忙。不吃怕营养不良,多吃又怕身体出毛病,到底如何吃才健康?日前,记者旁听了一场特殊的网络直播,浙大二院健康党总支开展红心义诊,多位专家轮流上场,讲述如何越吃越健康,其中说到几个吃喝误区,很具代表性。
“这几年,在我们医院体检异常项前十位中,超重肥胖、脂肪肝、高脂血症、血尿酸增高、高血压等代谢性疾病占比越来越高,年轻人检出率也逐年增高,这些疾病都与吃密不可分。膳食的营养不平衡,是主要发病因素。”浙大二院健康管理中心主任宋震亚说。
能吃不一定是福。在浙大二院消化科,王彩花主任医师谈到了最近收治的几个病人,很有感触。“有位老人是年三十收治的,春节前,老人的子女回家,把他开心坏了,胃口大开,三天后,胃消化动力严重不足。我们正常人胃处在上腹部,但这个老人由于消化不良,胃已坠落至盆腔位置。还有两个肝硬化的病人,没有乙肝病史,但都是资深的脂肪肝病人,管不住嘴巴,病情就这样一步步演变。”
在这次红心义诊网络直播中,有人咨询,孩子总是吃不饱,该怎么办?内分泌科主任医师郑超表示:对于孩子的胃口问题,小孩子能吃,要去判断是生长发育需求,还是肥胖导致。“孩子肥胖不能以成人BMI指数来判断,应参考中国儿童超重、肥胖筛查体重指数分类标准。如果超标,那就需要控制饮食。”
采访中,内分泌科、营养科以及消化科的专家都聊到了杂粮粗粮的摄入问题。张片红特别提醒“一老一小”的杂粮摄入。“老年人的消化功能减退,而0-6岁的孩子,消化功能尚未完善,如果随意进食大量杂粮粗粮,不仅对肠胃来说是很大的负担,而且不利于营养的吸收和利用,所以这两类人群要少吃杂粮粗粮。”张片红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