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热词:

您当前的位置 : 杭州网健康>热点关注>
临床医生变身发明家 只为真正帮助到患者
发布时间:2021-01-26 07:00:00 星期二   每日商报

五年前,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以下简称“浙大二院”)神经外科脊柱脊髓来了一名特殊的病人:患者怀孕3月,夜间不能平卧入睡,双下肢肿胀如象腿,因为不能承受辐射风险,连检查都无法进行。最终,浙大二院神经外科副主任朱永坚主任医师想到用B超引导的图像融合技术定位病灶的方法,并顺利完成手术。

在极度依赖术中透视辐射定位的脊柱脊髓微创手术中,很多不能承受辐射风险的患者该如何实施微创手术呢?日前,在浙大二院第五届广济创新项目大赛上,朱永坚团队演绎了5年前这项名为《基于自动化超声扫查成像的脊柱脊髓微创手术无辐射导航系统》的手术,并摘得本次医疗创新项目比赛一等奖。

临床医生变身“发明家”

因人体脊柱组成和结构复杂、呼吸运动影响显著、骨骼成像质量欠佳,多年来脊柱超声应用严重受限。这仿佛是一片“无人区”,尽管历年来多有“探险家”,却鲜有“收获”。

为此,朱永坚与来自浙江大学、浙江工业大学和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的诸多课题组反复探讨,集思广益,最终形成了“超声成像机理技术研究+深度学习图像处理+契合手术场景的自动化成像导航”的技术方案。

同样在医疗创新上有所突破的还有血管外科副主任刘震杰、何敏志医师,他们更为关注顽固性高血压——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诊断与分型。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在国内拥有1500万患者,占顽固性高血压的11%。该病的两种亚型治疗完全不同,在肾上腺切除术前必须要进行肾上腺静脉采血。但由于肾上腺静脉变异多,肾上腺静脉细,在二维图像上不易识别,右肾上腺静脉变异多,开口短,左肾上腺静脉易受膈静脉干扰。因此总体成功率低,国内大部分医院未能开展。

经过多年的临床研究和科研攻关,血管外科团队自主设计开发了肾上腺静脉采血专用导管,运用在临床上能将采血成功率得到大幅提高,采血时间也从原先3个多小时,节省到1个小时。这项技术创新在此次大赛中斩获二等奖。

大赛开展5年 多项创新成果实现转化

广济创新大赛开展五年来,浙大二院推荐了10余项优秀参赛项目参加省级和国家级医疗创新大赛,均取得了优异的成绩。通过广济创新项目大赛成功转化落地的项目有11项,目前有7个项目正在转化对接中。

在赛后交流会上,泌尿外科张士更主任医师透露,他与团队研发的一种能够配合观察镜使用的可视化前列腺扩裂器(第三届广济创新大赛成果)已成功实现转化,目前已进入产品注册阶段。

浙大二院党委书记王建安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对于广大临床医生来讲,创新的意义在于能不能真正帮助到患者,比如减少并发症、取得更好的疗效、提高疾病治愈率、延长生命等。

“广济创新项目大赛是浙大二院整体推动创新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希望活动能为医疗领域的长足发展贡献创新力量。”王建安说。


来源:每日商报    作者:记者 冯双 通讯员 方序 童小仙    编辑:邹卓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