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健康热词:
83岁的杭州小营小学退休老教师陈老师,十年前因为骨质疏松导致股骨颈骨折,做了左侧髋关节置换,但仍常年卧床、出门坐轮椅。
“右侧髋关节也有松动,所以十年来我一直在补钙、补维生素D,也在吃抑制骨流失的药物,但就是站不起来。不幸的是,去年右侧也骨折了。”
于是陈老师来到浙大二院骨科就诊,又做了右侧髋关节置换手术;但术后还是站不起来。
师钟丽是浙大二院骨科的骨质疏松专科门诊医生。“当时我们的判断是,十年前置换的左侧髋关节假体可能老化松动了。”
师医生说,当时医院里正好有学术交流活动,一位美国骨科专家要做手术演示,就把陈老师的病例拿给他看了,想请他做左侧人工髋关节的翻修手术,但医生看了以后,觉得骨密度太低,手术之后效果不会很好。
“方案只剩下抗骨质疏松治疗,我们进一步问询,才知道陈老师一直在吃抑制骨流失药物,但她的骨代谢水平很低,其实应该注射促进骨生长的药物。”
十年来,陈老师都吃了反作用的抗骨质疏松药物。
……
“左侧髋关节置换后,由于成骨效率低,骨愈合得就不好,而多年卧床肌肉萎缩,骨密度进一步降低,人工髋关节就越发松动了。”
师医生立刻开始为陈老师注射骨生长药物,三个月后,陈老师就能自己扶着椅子走路了,现在一年半过去了,陈老师不但能每天牵着老伴逛东河,今年还去无锡看了女儿。记者 章贝佳
上了年纪身高变矮、驼背 属于病理性的脊柱问题 原因是骨质疏松了
根据中国疾控中心发布的数据,我国是全球骨质疏松患者最多的国家,2018年已达1.6亿,相关专家预测到2020年将增加至2.8亿。
骨质疏松症已成为我国中老年人群的重要健康问题,尤其是中老年女性,50岁以上女性患病率达32.1%,远高于同龄男性的6%,而65岁以上女性骨质疏松症患病率更是达到了51.6%。
“这主要因为女性50岁就开始进入绝经期了,体内激素水平低,因而骨流失也比男性早许多。”
浙大二院骨科主任医师,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常务委员,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与骨矿盐疾病分会常委严世贵主任提醒——上了年纪身高变矮、驼背等现象不是正常的生理性变化,而是病理性的脊柱问题,原因就是骨质疏松。
“腰背骨痛、身高缩短、容易骨折是骨质疏松最明显的三个症状。”
建议:女性50岁、男性65岁以上
每年做一次骨密度测试
骨质疏松被称为“寂静的杀手”,是一种静悄悄的流行病。
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去年发布的骨质疏松症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我国90%以上的骨质疏松患者并不知道自己患病,50岁以上人群中,接受过骨密度检测的比例仅为3.7%。
今年世界骨质疏松日的主题是“关爱骨骼,终身无骨折”;而临床上,大多数骨质疏松症患者都是骨折了才知道自己患病。
严主任介绍,浙大二院自2014年起专门开设了骨质疏松专科门诊。
“反复骨折的老年人很多,而年老后的骨折其实是很危险的,尤其是髋部骨折——它又被称为‘人生最后一次骨折’,因为其死亡率高达25%-40%以上。”
而只要是合并骨折的骨质疏松,都已经是重度骨质疏松了。
“我更建议提前主动关注自己的骨密度,可以在45岁进行第一次骨密度检测,了解自己的骨密度水平;而女性50岁以后,男性65岁以后,骨流失加快,可以每年做一次骨密度检测。”
如果确诊骨质疏松症
先别忙着补钙吃药
你还需验个血——
师钟丽医生说:“骨质疏松症临床上不但不知晓率高,误诊率也高,甚至还有不少患者用错了药物。”
师医生说,骨密度检查有一定误差率,需要专业医生检测,但即使确诊,仍有不少患者吃错药。
这是怎么回事?
“抗骨质疏松症治疗不是简单的补钙、补维生素D,而是改变人体自身的骨代谢状态,使得破骨减少,成骨增多,骨密度才能慢慢升高;但骨密度的自然升高是很缓慢的,一般要经过3-6个月才能出现可检测的变化,所以我们要验血检测患者的骨代谢水平,来了解其骨代谢速度。”
——如果是高代谢骨质疏松患者,骨流失速度较快,我们就要应用抑制破骨细胞功能的药物,而对于低骨代谢者,则要用刺激成骨细胞功能的药物。
因此,骨质疏松症患者在治疗前,都需做骨代谢检测。
如何预防骨质疏松症?
“预防骨质疏松不仅是防骨折,懂得保养骨骼的人,会显得更年轻。”
严主任认为,保证规律运动、均衡膳食,对健康成年人来说是最佳的骨质疏松预防方法。
多吃富含钙、低盐和适量蛋白质的均衡膳食,推荐每日蛋白质摄入量为0.8-1.0g/kg(你的体重);
进行规律的负重及肌肉力量练习,或是散步、慢跑、太极拳、瑜伽、舞蹈和乒乓球等,运动应循序渐进、持之以恒。
“当然,不仅仅是户外运动,只要运动就能增加肌肉附着和骨骼负重;晒太阳主要是为了合成维生素D,但并不强求,维生素D也是可以从饮食中自然摄入的,例如鱼类、蛋黄、豆浆、奶酪等,钙就不用说了,多喝奶,每天摄入牛奶300ml或相当量的奶制品。”
当然,如果你觉得自己日常营养并不均衡,那么也可以根据以下官方建议摄入膳食补充剂——
钙:成人每日钙推荐摄入量是800mg,50岁及以上人群每日钙推荐摄入量是1000-1200mg,尽可能通过饮食摄入充足的钙,饮食中钙摄入不足时,可服用膳食补充剂。
营养调查显示我国居民每日膳食约摄入元素钙44mg,因此尚需补充钙500-600mg/d。
维生素D:充足的维生素D可增加肠钙吸收、促进骨骼矿化、保持肌力和降低跌倒风险,对于预防骨质疏松来说,维生素D是必需的,维生素D不足可增加骨吸收,加重骨质疏松症。
建议成年人维生素D摄入量为400IU/天,65岁以上老年人缺乏日照,且因摄入及吸收障碍常有维生素D缺乏,推荐摄入量为600IU/天。
此外,戒烟、限酒、不要熬夜,避免过量饮用咖啡、避免过量饮用碳酸饮料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