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热词:

您当前的位置 : 杭州网健康>热点关注>
颅脑严重受伤,经历3次开颅手术,如今的她
发布时间:2018-12-13 17:35:26 星期四    健康频道

颅脑,是人身上最精密的部位,脑组织各司其职,经不起磕碰。如果人的脑袋像西瓜一样掼在地上,人还能活吗?

这是一个普通的工作日早晨,燕子像往常一样骑着共享单车去上班。今天要早点结束手头的工作,因为和两个宝贝约好要一起看绘本。

突然,一辆小轿车重重撞向了毫无防备的她,刺耳的刹车声,让时间凝固了——

像个摔烂的西瓜,惨不忍睹

“CT显示右侧对冲伤,左侧颅骨骨折,头皮严重肿胀,有少量脑出血!病人表现烦躁,预计会有更大量的出血,联系家属马上手术!”

几分钟內,情况急转直下:“来不及了,一侧瞳孔放大!出现大量脑出血!马上手术!”

手术中发现燕子脑内出血近60ml,脑组织肿胀十分严重,手术团队严格按照指南操作,尽最大的努力“修补”这一条生命。情况看似暂时稳定了,但还没等大家松一口气,术后脑压22mmHg(正常7-15mmHg),脑內再次广泛出血,尤其是双侧颞部,“可以说是惨不忍睹,就像一个摔烂的西瓜,支离破碎!”

即便是悬崖上的钢索

也少不得闯他一闯

此时,大家心里都没底,是否再次手术,成了摆在神经外科团队和家属之间的生死抉择。浙江绿城心血管病医院神经外科周开顺主任邀请了多方的专家团队共同评估了伤情,大家都觉得手术难度很大,二次手术的预期也并不理想,最好的结果可能也是植物人。

经过9天的保守治疗,颅压再次升高到28mmHg,周主任知道,不能再等了。燕子的先生找到周主任,只说了一句话:“医生,我们都听你的,只要你说还有一点希望,我们就坚持治疗,求你救救她!”

周主任回忆道:“不做手术,这么年轻的生命就要消逝,这个时候家属表现出对我们极大的信任,给了我们很大的鼓舞,即便是悬崖上的钢索,也少不得闯他一闯。”

惊心动魄的战斗,漫长的战线

第二次手术耗时6个小时,两侧颞部都打开,中间仅留一条窄窄的颅骨相连,术中颅压一度升到30+mmHg。

手术刚结束,情况再次危急,后脑又出现了大出血!周主任还没换下手术服,就再次进入了“战斗”。

第三次手术,持续了6个小时。开颅血肿清除术、清创术、和颅骨缺损修补术等,每一项都是极为精细的大工程,战线拉得很长,非常考验手术团队的技术和意志,所有人的心弦都紧紧地绷着。

手术后,燕子的脑出血得到控制,状态稳定,进入ICU进行后续的治疗和观察。她在ICU的这一个月,周主任简直扎根在了她病床前,手头工作稍有空隙,就来到ICU看看她,多方的专家也都持续关注着她的恢复情况。

承载着大家沉甸甸的希望,术后第28天,燕子睁开了眼睛。接到消息的周主任等不及电梯,三步并作两步从楼梯跑进了ICU,先生更是喜极而泣。

追求的是病人能回归社会

而不仅仅是把人救活

周主任说:“ICU的同事们经常问我,‘老周啊,燕子最近怎么样’,这回燕子来探望,就像回娘家一样,大家都挤到我办公室来和她打招呼,看到她微笑着走路、聊天、挥手,几个护士的眼睛里都是泪花。”

周主任也坦言:“说实话,手术前我们都觉得这伤太重了,希望渺茫。”大部分颅脑损伤的患者轻则表现出肢体运动功能障碍(肢体瘫痪)、行为认知功能异常(哭闹、痴呆、神智不清),严重者会呈植物人状态。“如果生存质量很差的,对病人自己、对家庭都是一种煎熬。”

“我们的追求是病人能回归社会,而不仅仅是把人救活。”周主任满脸欣慰,“她真的非常幸运,之前我们预期最好的状态是借助轮椅行动,但现在她可以自如地活动,逻辑清晰,能清楚地表达,坚持做康复治疗甚至可以回到工作岗位,就好像从没受过伤,这真的是一个奇迹!”

“我们总说,家属的理解和信任、个人的求生意志,比治疗更关键。”周主任对小燕子说,“最应该感谢的是你家先生的坚持和信任。”她调皮地回答:“周主任,你可别夸他,我怕他骄傲!”大家都笑了,空气中洋溢着快乐。


来源: 健康频道    作者:通讯员 王回南    编辑:邹卓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