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杭州网健康>养生>
会“嘎嘎叫”的宝藏鱼!低脂高蛋白,一抿就化超入味
发布时间:2025-08-20 10:30:42 星期三   健康杭州

如果你在市场上打听“黄颡(sǎng)鱼”,多半会落空。

但若是提起昂刺鱼、汪刺鱼、嘎牙子、黄辣丁、黄骨鱼、黄丫头、黄颊鱼、黄鲿鱼、黄扬、黄鸭叫……是不是就对上“暗号”了?

它是常见的淡水鱼

还会“嘎嘎叫”

黄颡鱼隶属于鲿科黄颡鱼属,是一种常见的淡水鱼,多栖息于缓流多水草的湖周浅水区和入湖河流处,营底栖生活,尤其喜欢生活在静水或缓流的浅滩处,冬季则聚集深水处。

亲手抓过黄颡鱼的人,大概率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捏着黄颡鱼背上的硬棘拎出水面,它就会发出“嘎嘎嘎”的叫声,还伴随着身体震动。

这是因为黄颡鱼胸鳍棘基部与骨骼连接处有一粗糙的半月形关节,当胸鳍向外滑动时便会与之摩擦发出类似于鸭子叫的声音,这也是它“黄鸭叫”这个名字的由来。

刺少肉嫩,鲜掉眉毛

低脂高蛋白的“宝藏鱼”

黄颡鱼刺少肉嫩、营养又可口,是不少人的餐桌优选。杭州伢儿常用黄颡鱼煨豆腐汤,炖好的汤奶白浓郁,舀起一勺喝下,让人直呼“鲜掉眉毛”,实在过瘾!

中医认为,黄颡鱼味甘、性平,有利水,消肿,祛风之效,主治小便不利,水肿,脾胃虚弱等症。

现代研究表明,黄颡鱼产肉率高于鲤鱼和罗非鱼,与鳜鱼相当,是名副其实的低脂高蛋白的优质食物。

值得一提的是,黄颡鱼肌肉蛋白质中的赖氨酸颇为丰富,超过鸡蛋蛋白质标准。这对于以谷物为主的膳食者而言,可以弥补谷类食物的赖氨酸不足,达到氨基酸互补,提高食物蛋白质的利用率。

黄颡鱼食疗方

在家烧起来

梅干菜蒸黄颡鱼

材料:黄颡鱼3-4条,梅干菜1小碟,葱姜、料酒、食用油、盐适量。

做法:洗净的黄颡鱼放入盘中,加入料酒、盐、姜丝腌制10分钟;把梅干菜撒在黄颡鱼身上,淋上适量食用油;锅中加入适量水烧开,把鱼盘放入锅中,大火蒸15分钟;撒上葱花即可。

功效:利尿消肿,强健骨骼。

红烧黄颡鱼

材料:黄颡鱼4条,青辣椒1个,小米辣1个,姜蒜、生抽、老抽、蚝油、料酒、盐、食用油适量。

做法:黄颡鱼洗净擦干水分,青红辣椒切小段,姜蒜切片备用;起锅烧油,将黄颡鱼煎至两面金黄,加入姜片、蒜片爆香,沿着锅边倒入适量料酒;加入适量生抽、老抽、蚝油,倒入一碗水;盖上盖子大火烧开小火炖20分钟,再加入青红辣椒焖煮1分钟;大火将汤汁收浓稠,依个人口味加入适量盐调味即可。

功效:增强免疫力,补充蛋白质。

黄颡鱼煨豆腐汤

材料:黄颡鱼5-6条,豆腐1块,葱、姜、盐适量。

做法:黄颡鱼去除内脏后用清水洗净,豆腐切块;热锅冷油,撒少量盐防止鱼皮粘锅,待油温六成热时将沥干水分的黄颡鱼平铺入锅,煎至两面金黄;将煎好的鱼转入砂锅,加开水没过鱼身,放入姜片和葱结;大火煮沸后转中小火炖20分钟,加入豆腐继续炖15分钟;加适量盐调味即可。

功效:健脾益胃,益气润燥。

黄颡鱼食用提示

1、黄颡鱼的鳍棘尖锐且带有锯齿,在鳍棘基部还具有毒腺,会引起剧烈疼痛、毛细血管扩张、水肿,严重时还会引起肢体麻痹、痉挛甚至导致休克死亡。

所以,处理黄颡鱼时一定要小心,若被刺伤出现不适,及时就医处理。

2、现在市面上所售大多为全雄黄颡鱼,也因此惹出了一个“寄生虫”的说法。

这是因为雄性黄颡鱼发育成熟的精巢呈触手状/海葵状,乍一看像一团肉虫。很多人在处理其内脏时,都会被吓一大跳,误认为是有寄生虫而浪费了大好鱼肉。

3、黄颡鱼为“发物”,患有支气管哮喘、淋巴结核、癌肿、红斑狼疮以及顽固瘙痒性皮肤病等病症者不宜食用。此外,黄颡鱼不宜与中药荆芥同食。

供稿:杭州市中医院

来源:健康杭州    作者:    编辑:陈俊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