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蛋炒饭是广受欢迎的中式美食,但网上有传言说夏季吃隔夜蛋炒饭易得炒饭综合征。那么,什么是炒饭综合征,它真如此凶险吗?
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副研究员张娜在接受《中国消费者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所谓炒饭综合征,是指蛋炒饭在室温下存放过久滋生细菌引起的急性食物中毒。临床上,以炒饭综合征为代表的食物中毒病例一年四季都存在,但夏季尤为常见。
张娜解释说,在炎热的夏季,无论是炒饭用的剩米饭,还是已经炒好没吃完的蛋炒饭,如果放入冰箱冷藏前已经在室温下存放了较长的时间,都容易滋生细菌。其中,剩米饭储存不当可能滋生出蜡样芽孢杆菌。
蜡样芽孢杆菌是一种食源性条件致病菌,可以产生毒素导致食物中毒,是食物中毒比较常见的原因之一。蜡样芽孢杆菌引起的食源性疾病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多发生在6—10月份。蜡样芽孢杆菌污染的食物主要为含淀粉较多的食物。被蜡样芽孢杆菌污染的食品外观一般无明显变化,看不到腐败变质现象,因此难以通过肉眼辨别,容易误食;中毒症状主要是恶心呕吐,严重者甚至会出现器官衰竭。
为什么夏季隔夜蛋炒饭更易被细菌污染?主要是米饭含有大量淀粉,是细菌生长的理想培养基;而鸡蛋富含蛋白质,能进一步为细菌繁殖提供养分;炒制过程中的高温虽然可以杀死部分细菌,但一些耐热菌如蜡样芽孢杆菌仍能存活。如果在炎热天气下,蛋炒饭在室温下存放4—6小时,细菌数量可能会增长至初始值的1000倍以上。
针对如何安全处理剩余的蛋炒饭,张娜建议,首先,炒好的饭应尽量在两小时内食用完毕;如需保存,不要在室温下储存过久,应放入冰箱冷藏室,也可以分成小份装在浅盘中加快冷却速度,最长储存时间建议在8—10小时之间;重新加热时须确保食物中心温度达到75°C以上,持续至少30秒,即彻底翻炒而非简单微波加热。
张娜建议,不仅是蛋炒饭,所有淀粉含量较高的熟食保存最好都遵循“2-1-1原则”:室温下存放不超过2小时、冰箱冷藏不超过1天、重新加热只进行1次,从而有效降低食物中毒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