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热词:
总怀疑妻子和别人有不正当关系 偷偷在家装监控
本周四上午 浙大精中(杭州七院)有帕金森病义诊咨询
提起帕金森病,大众的印象中多是行动迟缓、肢体震颤、身体僵直等症状,可绝大多数人不了解的是,帕金森病患者还会出现睡眠障碍、情绪障碍、嗅觉减退、便秘等一系列非运动症状。
随着病程的发展,帕金森病患者的症状可能涉及多个系统,病情错综复杂,有时候仅靠单个学科,没法很好地解决患者的问题。《中国帕金森病治疗指南(第四版)》中就指出:“在临床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组建以神经内科、功能神经外科、神经心理、康复乃至社区全科医生等多学科团队的医生,以便更有效地治疗和管理帕金森病患者,更好地为患者的症状改善和生活质量提高带来更大的益处。”
2023年2月27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推出了神经精神联合诊疗(MDT)门诊,由院长李涛教授牵头指导,神经内科联合精神科、老年精神科、放射科、药剂科、物理诊疗中心、儿童科、临床心理等专家参与,针对神经精神系统的复杂、疑难杂症等进行综合评估和诊断,为患者提供“一站式”服务,共同制订科学、合理、规范的个性化诊疗方案。
总怀疑妻子和别人有不正当关系
偷偷在家装监控
65岁的方大伯患帕金森病十多年,前些年,通过药物治疗,动作迟缓、肢体抖动的症状控制得不错,生活完全可以自理。
大概两年前开始,家人发现方大伯变了,总怀疑妻子在外面跟别人不清不楚。有一段时间,家人发现方大伯总捧着手机看,后来才发现,他偷偷在家装了监控,盯着手机就是为了监视妻子。
“还不止这些!后来他又说有人害他,饭菜里被人下毒了。”方大伯的家人说,他变得偏执、疑神疑鬼,动不动就大发脾气。
当地医院考虑方大伯属于帕金森病所致的精神障碍,为他调整了用药,适当减少帕金森病药物,加用抗精神症状的药物。
调整用药后,方大伯的精神症状减轻了,但运动功能却不如从前,行动变得迟缓、口齿含糊。当地医院去了好几回,反复调整用药,运动症状和精神症状总是没法同时得到控制,最严重的时候方大伯躺在床上甚至无法自主翻身。方大伯吃足苦头,家里人同样崩溃,经人推荐来到浙大精中(杭州七院)就医。
经多学科联合会诊
精神症状稳定 运动功能改善
“接诊患者详细了解病史后,我们召集了精神科、焦虑障碍科、药剂科、物理诊疗中心、放射科等科室,进行了神经精神多学科联合会诊。”浙大精中(杭州七院)神经内科副主任章晓英副主任医师说,经过各科专家的讨论,建议方大伯在保持基本运动功能的情况下,尽量减少帕金森病的用药,同时调整了抗精神疾病类药物。“有时候严重的精神症状对患者及家人的影响甚至超过运动功能下降的影响。”
当然,药物的选择、用量都大有讲究,各科专家展开详细的分析与讨论。此外,物理诊疗中心的专家还建议可以使用一些非药物的治疗手段,以便方大伯在减少抗帕金森病药物后能保持较好的运动功能。最后,心理科专家分别与方大伯和他的家属进行了沟通,给出了相应建议。
“目前,患者病情控制得还不错,精神症状基本稳定。从原先的无法翻身,到如今能基本自理的同时可正常进行小范围活动,家人非常满意。”章晓英说,由于方大伯已经有十多年的帕金森病病史,未来药物调整空间不是特别大,如果有意愿,也可以考虑相关手术治疗。
神经精神多学科联合会诊
为复杂疑难疾病患者打开一扇窗
神经精神症状错综复杂,有时难以甄别,给病人和家属带来极大困扰。“以帕金森病为例,相当一部分患者会以睡眠、情绪问题为首发表现,也有患者发病后出现抑郁、焦虑等情绪。国内外有研究明确指出,至少一半的帕金森病患者中后期会出现抑郁情绪,如不及时管理控制,会妨碍本病的治疗,只有多学科联合会诊,才能更好地为患者服务。”李涛院长提到,神经精神联合诊疗门诊开诊一年多来,接诊了不少疑难重症包括罕见病患者,通过多学科会诊,帮助他们明确诊断,制订治疗方案,解除困扰。
李涛表示,浙大精中(杭州七院)作为浙江省规模最大的精神疾病专科医院,既要夯实专业的精神心理疾病治疗优势,也要拓宽和提升综合疾病治疗能力。“开设神经精神联合诊疗(MDT)门诊,除了行使公立医院的社会责任,帮助那些被疾病困扰多年的患者外,也培养了一批具有多学科诊疗思维的后备中青年人才,这对医院的发展至关重要。”
4月11日(本周四)上午 世界帕金森病日义诊活动别错过
4月11日是世界帕金森病日,为更好地服务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杭州市七医院神经内科将在当天联合MDT团队举行大型义诊活动。
时间:4月11日(本周四)上午9:30-11:30
地点:浙大精中(杭州七院)中心小花园
专家:章晓英(神经内科)、陈洁芳(神经内科)、张颖(焦虑障碍)、刘文娟(睡眠医学)、时增科(精神科)、马洁华(放射)、王玉文(药剂)、薛闯(物理诊疗)、魏婕(营养膳食)
福利:现场将有机会免费获得人工智能技术协助评估帕金森运动症状和运动功能、经颅磁刺激治疗等项目体验名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