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杭州市卫生健康委、都市快报正在联合推出“医心一意 健康有我——致敬杭州好医生” 暖心医患故事征集活动。
基层医院是守护百姓健康的第一道防线,基层医务人员也是百姓健康的“守门人”,最近,我们收到不少读者的推荐,讲述了基层医务人员的暖心故事。
91岁老人术后卧床无法翻身
家庭医生上门康复治疗
15天后独立行走
“要不是王兴辕医生,我都不知道自己会在床上躺多久。”陈大爷声音洪亮却又带着几分激动,言语间满是对王兴辕医生的感恩。
陈大爷家住杭州市临平街道梅堰社区,今年已然91岁高龄。他身子骨一直不太好,高血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这些老毛病,如影随形。那天,他不小心摔了一跤,导致腰椎压缩性骨折。手术后,腰疼得厉害,翻个身都像是在受酷刑,更别提下地走路了。陈大爷的老伴83岁了,照顾他忙得晕头转向,看着老伴疲惫又焦急的样子,陈大爷心里真不是滋味,全家都陷入了绝望。
就在这时,临平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王兴辕医生像一道光照进了他们的生活。那天,王医师下班后顾不上休息,便匆匆赶到陈大爷家,为他进行康复治疗评估。他就像一个经验丰富的“健康侦探”,仔细询问陈大爷的病情,让陈大爷试着抬抬腿、翻翻身,然后根据具体情况,制定了一个康复目标。这个方案既有近期的,也有远期的,就像给陈大爷画了一张通往健康的地图,让他心里有了底。

王医师还了解到陈大爷老伴年纪大了,照顾他很吃力,如果再跑医院,肯定会让这个家更累。于是,他当机立断,给陈大爷建立了家庭病床。从那天起,陈大爷的“居家康复之旅”正式开启。
“陈大爷年纪大了,身体状况复杂,而且因疾病产生了担忧、消极治疗的情绪。对于这类患者,不能仅仅针对症状治疗,而是需要综合、全面管理,尽可能帮助他们改善生活质量。”
治疗过程中,王医生根据陈大爷的症状精准施策。药物治疗精准对症,有效缓解了陈大爷的疼痛;中医针灸、关节粘连传统松解术,为老人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全身肌力训练、运动疗法、低频脉冲电刺激、有氧训练等有序进行,逐步恢复陈大爷的身体机能。陈大爷因疾病产生的担忧、消极治疗等心理问题,王医生通过上门面访、微信聊天、电话沟通等多种方式,分享一些康复的小知识和成功案例,给他带去希望,让他重拾康复的信心。
“很多慢性病无法完全根治,患者会有情绪上的波动很正常,医生的理解和沟通很重要。”王医生说,医疗不仅疗身,也要疗心,患者心情好了,对于康复也是有益处的。经过半个多月的针对性治疗,奇迹悄然发生,陈大爷的疼痛评分从最初的6分大幅降至2分,运动功能更是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从最初无法翻身到如今能够独立行走。
看着陈大爷一天天好起来,家属们对王医生充满了感激之情。如今,这份信任,就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在邻里间激起了层层温暖的涟漪。
一剂中药下去
困扰多日的鼻出血止住了
“王医师,你快帮我止住血吧!”半个月前,杭州的吴女士用纸巾紧紧捂着鼻子,被丈夫搀扶着来到杭州市临平区南苑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王静燕副主任中医师诊室。
正在门诊的王静燕医师见状快步绕过诊桌,左手稳稳按住吴女士鼻翼两侧,右手轻轻扶住她颤抖的肩膀:“别慌,头往前倾一点”。
吴女士紧张的情绪不自觉地放松了些,她哽咽着问:“王医生,我这到底是怎么了?手术也做过了,药也吃了,怎么就好不了?”

“不要着急,咱们一步步来”,王静燕医师温柔地安慰吴女士,缓解她的焦虑不安,同时通过仔细询问,发现吴女士平时饮食偏爱辛辣和羊肉等肉食,并且伴有烦躁、失眠、口干、大便干等症状。通过方-病-人的经方辨证体系,认为吴女士三焦热盛,体质有实有虚,采用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治疗原则。
明确了体质,王静燕医师对症下药,当天傍晚,吴女士按照医嘱煎服了中药。第二天她惊喜地发现,困扰多日的鼻出血竟然真的止住了,连夜里烦躁、盗汗的情况都减轻了不少。“真没想到中药这么管用!” 复诊时,吴女士的气色好了许多,说话也有了底气。
王静燕医师说,日常诊疗中,观察患者的整体状况,医术之外,更需体恤患者的内心。”每次患者‘重生’时,他们眼中重燃的希望让我明白:医生不仅要治人的‘病’,更要治病的‘人’。”
这场与鼻出血的拉锯战,中医力量发挥了重要作用。它不仅治好了吴女士的急症,更打破了人们对中医 “慢郎中” 的偏见,在方寸诊室之间,中医智慧以温柔而坚定的力量,守护着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
她用精准凝练的小方子
为患者驱散病痛
读者文女士分享了她和杭州市临平区第一人民医院中医科陈丽娟医师的暖心故事:第一次见到陈丽娟医师时,我正被西医出具的“慢性萎缩性胃炎伴重度肠化”的诊断压得喘不过气来。直到听见她轻声说:“别担心,之前我治好过一位比你年长的杭州阿姨,病情和你一样”,心头的恐惧才渐渐消散。
作为经方大家黄煌教授的亲传弟子,陈医师深得经方精髓,她常说:“方子是死的,人是活的,得先懂人才能用好方。”她不仅医术扎实,还自带幽默细胞,总能用生动的比喻拆解深奥医理。“中医讲究‘千人千方’,绝不能给不同的人开同一个方子。”

她熟练地运用黄煌教授提出的“方人分类”理论,通过望闻问切将患者归为“柴胡人”、“黄芪人”、“桂枝人”,而我,被她笑着定为“半夏人”。她的诊病方式格外细致,除了望舌切脉,腹诊是诊治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腹诊是经方中医很重要的方法,腹部是身体的‘中央司令部’,通过触摸腹部的寒热虚实,能更精准判断病情。”我这才明白,经方的“精准”不只是看舌头、摸脉象,更藏在医生指尖对腹部的细腻体察里。
陈医师说,很多慢性病的根源都能在腹部找到线索,“经方不是死记硬背的方子,是跟着病人的身体反应‘走’的,腹诊就是帮我们找到这条路的指南针。”她边为我做腹诊边解释,指尖在腹部轻柔游走,精准定位症结所在。
开方时,她看见我盯着处方单的眼神,笑着说:“你别嫌我方子药少啊,这小方子很管用的。”我连连摆手:“陈医生,我不嫌弃的,您要是开几十味药,我才真的害怕呢!”她听完轻笑起来:“经方讲究‘药少力专’,对症了,几味药也能起大作用。”果然,结合腹诊调配的精简经方,让我原本顽固的胃痞病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渐渐痊愈。
正因为有她这样怀揣赤诚、以热爱为灯的医者,始终执着推行经方惠民:她用精准凝练的小方子驱散病痛,用经年累月的温暖坚守焐热患者的心窝。
“致敬杭州好医生”活动正在征集中
欢迎推荐心目中的好医生
您或您的家人、朋友在杭州市属医疗卫生单位(含各区县市卫健局所属医疗机构)就医过程中,有没有遇到过让人暖心的好医生、好故事?如果有,请与我们分享!
【征集对象】:广大市民及杭州市属医疗卫生单位(含各区县市卫健局所属医疗机构)的医务工作者。
【征集要求】:记录您在杭州市属医疗卫生单位(含各区县市卫健局所属医疗机构)就医、行医时发生的故事,文字、图片、音频、视频均可;文字不少于500字,图片请配文字说明,音频、视频不少于2分钟,要求内容真实、原创。
【征集时间】:即日起至2025年10月31日
如果您推荐的医患故事最终入选十大“感动杭州”暖心医患故事,您将获得由西湖大学医学院附属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杭州市妇女儿童医院集团提供的精美礼品一份(价值200元左右)。
【参与方式】
(1)扫码进入橙友圈“健康快报”版块,带上标签#杭城暖医#发帖;
(2)扫描微信二维码,进入推荐链接,填写推荐信息完成表单;

(3)如果有图片、剪辑好的音频和视频,也请一并发到邮箱dskbzyzx@163.com(请备注“致敬好医生”,以及您的联系方式);
(4)来信请寄:杭州市拱墅区体育场路218号都市快报健康新闻中心“致敬好医生”组委会收(请备注“致敬好医生投稿”)。邮编:310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