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杭州网健康>热点关注>
3岁宝宝一口气吃了10颗维生素D 家庭常备儿童用药,要注意什么?
发布时间:2025-09-19 09:29:24 星期五   都市快报

缪静 浙大儿院药剂科主任、博士、主任药师,国家卫生健康委能力建设和继续教育儿科学专委会药学学组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儿科学专委会常委,中国妇幼保健协会药事管理专委会常委,浙江省药学会儿科药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专业方向:儿科临床药学研究,儿童合理用药管理,创新药物制剂研发,靶向给药系统研究等。

笔述专家: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药剂科 缪静主任药师

不久前,一位家长向我们抱怨:“为什么从你们医院配的抗过敏药,吃了一点效果也没有,孩子还是痒个不停?”药师细心询问了解情况,发现家长使用的是含氯雷他定成分的口服糖浆,但早已超过了外包装上标示的药品有效期,这意味着药效可能大打折扣。

这位家长遇到的问题其实并不少见。很多人家里的小药箱看着满满的,用得上的其实不多,时间久了也未能及时发现过期药。

那么,家庭常备儿童用药怎么样才算“有效备药”,要注意些什么?

3岁宝宝一口气偷吃 10颗维生素D 儿童用药合理保管很重要

我们曾接到过一位宝妈的焦急求助:“家里3岁多的宝宝,偷吃了10颗维生素D,要不要洗胃催吐?会不会中毒?”在这次偶然事件中,由于维生素D的中毒剂量很高,对于这个宝宝来说毒副作用风险并不太高,暂时不需要特殊处理。但是,“错服、漏服、误服”这些用药问题的存在不可小觑,切勿让家庭小药箱保管中的疏忽成为引发用药安全事故的“导火索”。

一般来说,家庭小药箱应放在宝宝够不着的地方,以免宝宝因好奇误吃药片。儿童药和成人药、内服药和外用药最好分开放置,以免拿错或用错。

家长应妥善保管药品说明书、外包装以及用法用量标签,用药前先看说明书,注意查看药品有效期及开封时间,查看药品是否发霉、粘连、变色、松散、有怪味,或药液出现絮状物、沉淀、挥发等现象。

养成定期整理家庭小药箱的习惯,建议至少每半年检查一次药品的有效期,及时处理过期药品和更新所需药品。

退热药和腹泻用药最常备

使用时要避免这些误区

退热药是很多家庭常备药清单上的首选。 目前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儿童退热药只有两种:对乙酰氨基酚(适用于2月龄及以上)和布洛芬(适用于6月龄及以上)。儿童常用剂型为混悬液、滴剂、口服液、颗粒等,无法吞服或喂不进药时可用栓剂塞肛。家长可以选择其中一种备用,避免多用或错用。

需要注意的是,市售的各种退热药剂型、规格、含量差异较大,用药前务必看清药品说明书。单一成分退热药与复方感冒药合用时,注意辨别是否有相同或相似的退热成分,以免重复过量使用。此外,也不建议家长自行将对乙酰氨基酚与布洛芬联合或交替使用,可能增加发生药物不良反应和用药差错的风险。

补液盐、蒙脱石散和益生菌,这三种药是居家应对腹泻的“最佳拍档”,也是很多家庭的常备药。

口服补液盐用于及时补充腹泻时丢失的水分和电解质,预防脱水。目前,WHO推荐适用于婴幼儿及儿童的是低渗型口服补液盐Ⅲ,在每次稀便后按照不同年龄补充一定量。但如果口服补液后脱水仍无改善或程度加重,需要及时就医,给予静脉补液。

蒙脱石散是具有强吸附性的微粒粉剂,可固定、抑制消化道内病菌及其产生的毒素,使其失去致病性。在孩子出现急性水样便时,可酌情适量使用,以减少腹泻次数。配制蒙脱石散时要注意兑水量,不能太浓或太稀(一包3g的蒙脱石散,应加入50ml温水中)。

益生菌在腹泻期间酌情使用,可补充肠道丢失的益生菌。不过益生菌的起效取决于所含菌株的特异性和数量,因此市面上一些含益生菌的保健品,并不能替代药品。

其他家庭常备药推荐

抗过敏药、碘伏、体温计等

过敏性疾病在儿童中也较为常见,对于有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哮喘、湿疹、荨麻疹以及食物过敏等患儿的家庭,抗过敏药也可以作为常备药。建议备用起效快、作用持续时间长、不良反应相对较小的第二代抗组胺药,如西替利嗪、氯雷他定、非索非那定等。

另外,孩子天性好动,日常玩耍容易碰伤、擦伤,家中消毒剂必不可少。比如聚维酮碘溶液(也称碘伏)、苯扎氯铵溶液或是苯扎氯铵贴剂(创可贴)。

家中还可以备用炉甘石洗剂,这是WHO列入儿童基本用药清单并推荐婴幼儿优先使用的安全药物,可用于蚊虫叮咬、荨麻疹、痱子、轻度晒伤、红屁屁等。

小药箱里还应常备一些器具或辅料,如电子体温计或耳温枪,用于居家体温监测;医用棉签/纱布、脱脂棉球等,可用于伤口清洁、涂抹药物、包扎伤口等。

来源:都市快报    作者:记者 林琳 通讯员 祝姚玲 陈梦茜    编辑:陈俊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