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日商报讯 说到肺癌,大家并不陌生,吸烟、二手烟、有害气体和物质的吸入,这些都是肺癌的高发因素。还有一种疾病,很多人可能不知道,但是该病患者发生肺癌的风险是正常者的3-6倍!
自行锻炼肺功能,肺癌拖成了晚期
60岁的李大伯平时身体还算硬朗,没有“三高”,但近几年爬楼梯有点气喘,想着年龄大了,腿脚没那么利索是正常的,就习惯了。
半年前,李大伯出现了咯血,到当地医院检查,确诊为早中期肺癌,需要手术切除肿瘤。但经过肺功能等检查评估,医生认为他的肺功能太差,无法耐受手术,要先改善肺功能。
于是李大伯尝试通过锻炼来提高肺功能,练了两个月,不但肺功能没有提高,反而肿瘤迅速长大,侵犯了骨骼。复查显示,肺癌已经进展到了最晚期,即便肺功能改善,也无法接受手术治疗了。
绝望的李大伯立即从北方老家来到杭州,在杭工作的儿子小李带着他找到浙江省立同德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金前主任求助。
结合病史,金前主任判断,李大伯除了肺癌,还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病)急性加重、Ⅱ型呼吸衰竭,急性肺栓塞,重症肺炎,随时会有生命危险。如果贸然启动抗肺癌治疗,会适得其反、危及生命。
中西结合个体化治疗,几个月后回归正常生活
金前主任团队为李大伯制定了个体化的治疗方案,秉持“先救命、后治病”的原则,先积极治疗慢阻肺和肺炎,无创呼吸机治疗缓解呼吸衰竭,情况改善后,启动抗肿瘤治疗,并针对肺栓塞持续抗凝治疗。
经过两周的精心治疗,李大伯的呼吸衰竭、咯血、肺栓塞和重症肺炎终于得以控制。因其有慢阻肺病,结合肺癌肿块的病理和基因检测结果,金前主任予以李大伯免疫单药治疗,同时辅以中药内服和中医外治疗法。经过两个周期的治疗,李大伯的肺癌肿块缩小了一大半,胸痛、咯血也消失了。
据悉,慢阻肺病已成为全球第三大死因,且患病率将持续上升,我国40岁及以上人群中每7人即有1名慢阻肺病患者。金前主任介绍,慢阻肺病是一种异质性肺部状况,以慢性呼吸道症状(呼吸困难、咳嗽、咳痰和/或急性加重)为特征,是由于气道(支气管炎,细支气管炎)、肺泡(肺气肿)的异常所导致持续性(常为进行性)的气流阻塞。
肺癌和慢阻肺病具有共同的危险因素,如吸烟、空气污染、职业性粉尘暴露、既往有哮喘或者慢性支气管炎病史等。慢阻肺病患者每年约0.8%-2.7%会新发肺癌。
医生建议,每年的胸部低剂量CT筛查作为慢阻肺病诊断的辅助手段,可以评估肺气肿的分布和严重程度,并观察是否有肺部肿块。建议有慢阻肺病危险因素者,如吸烟、空气污染、职业性粉尘暴露、既往有哮喘或者慢性支气管炎病史等,每年进行肺功能检查。另外,有慢性咳嗽、咳痰、活动后气急或者运动耐量下降者,也应该注意,并及时进行肺功能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