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沈志鹏 浙大儿院神经外科副主任,国际小儿神经外科学会(ISPN)委员,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儿童血液病、恶性肿瘤专家委员会委员,浙江省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分会常委、小儿学组组长。 专业方向:小儿颅脑外伤、先天畸形、脑积水、癫痫外科、脑血管病、脊柱脊髓疾病等,尤其专注于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一体化治疗以及先天性脊髓栓系综合征的综合治疗。
神经外科被称为外科领域里的“皇冠”,而小儿神经外科则被誉为“皇冠上的明珠”。儿童的神经系统疾病很多是需要手术的,而且相较于成人神经外科,无论在疾病谱还是治疗方式等方面,都有不同之处。
以儿童脑肿瘤为例,是发病率仅次于白血病的恶性肿瘤,但是儿童脑胶质瘤,它的起病原因、分子特征、治疗方法与成人完全不同,治疗效果也大大好于成人;脊髓栓系综合征、脑积水等先天性畸形更是儿童特有的疾病;在功能神经外科方面,儿童癫痫患者也要占一半以上。
8岁女孩确诊恶性脑肿瘤
治疗后顺利回归学校
儿童脑肿瘤的发病率在儿童实体瘤里占第一位,约20%,但总体治疗效果不错,大部分儿童脑肿瘤是可以治愈的。
世界卫生组织(WHO)将脑肿瘤分为I-IV级,其中I级II级是低级别肿瘤,大部分单纯通过手术就可以治愈;III级IV级是高级别肿瘤,肿瘤恶性程度比较高,一般手术后还需要结合放疗、化疗等综合治疗。
髓母细胞瘤是IV级恶性程度最高的肿瘤,发现后如果不治疗,一般生存期只有几个月。随着医学工作者对这个疾病不断深入的研究,制订了基于分子分型危险分层的治疗模式,目前标危组的5年生存率达到80%以上,高危组也有60%,这意味着大部分髓母细胞瘤病人经过标准化治疗,可以治愈了。
我们接诊过一个8岁的女孩,确诊脑肿瘤后做了手术,病理报告是髓母细胞瘤,而且磁共振检查发现已经有转移,家属觉得压力很大,一度想要放弃治疗。我们反复劝说,给女孩做了肿瘤的分子分型,发现是WNT型髓母细胞瘤,这个类型5年存活率接近100%。
在充分沟通后,家属同意继续治疗。好在结果令人欣慰,经过综合治疗后,孩子健康地回归了学校,现在生活和普通孩子无异,学习也还不错。
儿童脑部做手术后
会“变傻”吗?
小朋友因为自身保护能力差,头部所占比例又比较大,所以容易造成颅脑损伤。对于一些较重的颅脑外伤,如脑出血达到一定的量,是需要手术治疗的。
不少家长对于颅脑手术总是会存在一些顾虑,最常见的担忧就是:小孩子手术后会不会变傻?
其实,随着微创理念的不断深入,绝大部分神经外科手术是不会影响认知能力的,而且儿童对于颅脑手术的恢复能力远远大于成人。脑部根据不同的部位,有着不同的功能。如果疾病发生在功能区,那就可能影响病人的功能,如运动、语言、视力等。但是一旦通过手术解除病灶,大部分病人就能恢复相应的功能。对于儿童来说,脑部处于发育阶段,很多功能的损伤,后期都能恢复过来。比如,5岁前的儿童,即使脑部语言中枢损伤很严重,也都可以完全恢复语言功能;6-8岁前的儿童,在各种原因导致顶叶损伤偏瘫后,经过治疗,大部分功能也都能够恢复。
这六类神经系统疾病,通常需要手术治疗
儿童神经系统疾病有很多,临床常见需要手术的疾病主要分为六类——
1.先天性神经系统畸形:脊髓栓系综合征,脑积水,蛛网膜囊肿,颅缝早闭,Chiari畸形等;
2.中枢神经系统肿瘤:髓母细胞瘤,生殖细胞肿瘤,颅咽管瘤,胶质瘤:星形细胞瘤、室管膜瘤等;
3.脑血管病:脑动静脉畸形,脑海绵状血管瘤,脑动脉瘤,烟雾病等;
4.功能神经外科:癫痫外科,脑瘫等;
5.颅脑创伤:创伤性颅内出血,颅骨骨折,脑挫裂伤等;
6.颅内感染:脑脓肿,硬膜下积液等。
在先天性神经系统畸形中,发病率最高的是脊髓栓系综合征。这类患儿在功能方面主要是大小便和下肢功能的影响,大孩子常见有尿频、尿急、尿失禁,大便失禁、便秘等情况,小婴儿常见有反复便秘和尿路感染等情况。就下肢功能障碍而言,婴幼儿表现为学步延迟、走路不稳、踮脚走路、走路姿势异常等情况;大孩子表现为腰酸背痛、下肢麻木、下肢疼痛,有些会出现下肢跛行、乏力等情况。
浙大儿院神经外科在儿童神经系统疾病的外科手术方面不断深入探索,运用微创的理念,结合最先进的设备,在手术技术方面走在国内甚至国际先进行列。希望用我们的双手,创造患儿健康的明天。
笔述专家: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神经外科 沈志鹏副主任医师
(为保护当事人隐私,文中患者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