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杭州网健康>热点关注>
20岁男孩吸食“笑气” 3个月致瘫痪
发布时间:2025-07-17 10:25:28 星期四   都市快报

莫晔嘉 浙江医院神经内科主治医师

那天,诊室的门被猛地推开,一位神色焦虑的母亲搀扶着她的儿子小侯走了进来。

小侯20岁,本应是活力四射的年纪,此刻却拄着拐杖,连独自站立都摇摇晃晃,显得极为困难。母亲带着哭腔急切地说:“医生,快帮我儿子看看,他腿不听使唤了!”

经过一系列详细检查,结果触目惊心:小侯四肢肌力下降、痛觉减退,闭眼时手指指鼻尖摇晃不稳……这些症状无一不指向神经系统的严重损伤。我的心沉了下来,深知这背后可能隐藏着复杂且严重的问题。

在我的耐心追问下,小侯终于吞吞吐吐地说出了实情:“我最近在‘打气’。”原来,一切噩梦都始于3个月前的一场酒吧聚会。

那天,朋友递给他一个充满气体的气球,神秘兮兮地说是“进口奶油气弹”,比喝酒更刺激,还“不会宿醉”。小侯怀着好奇吸了一口,那甜腻的气体冲入喉咙的瞬间,一种短暂的昏沉与快感袭来,仿佛让他坠入了愉悦的云端。

从那以后,他便沉溺其中,无法自拔。心情不好时吸,压力大时吸,朋友聚会时吸,甚至心情好庆祝时也吸,这种“奶油气弹”渐渐成了他生活的“必需品”。

听到这里,我基本已经猜到了罪魁祸首——小侯口中的“打气”,吸入的正是被滥用的“笑气”(一氧化二氮)。笑气,本是一种合法的食品加工助剂,常用于奶油发泡,在医疗领域也作为麻醉剂使用。然而,一旦被滥用,它就会摇身一变,成为摧毁神经的“隐形杀手”。

小侯的身体早已发出了求救信号。前面两个月,他只是感觉手脚麻木,走夜路时像“踩棉花”,深一脚浅一脚,甚至被烟头烫到都感觉不到痛。可同样吸食的朋友却“经验丰富”地递给他甲钴胺(维生素B12),说“吃这个管用”。服用后麻木感稍有减轻,小侯便天真地以为问题解决了,继续沉迷于“气球派对”,这恰恰是最大的认知陷阱。补充B12只能暂时缓解一点症状,只要持续吸食,神经的破坏就在不断加剧。直到一次爬山后,他醒来发现双手无力支撑起床、双脚完全不听使唤,才真正感到了恐惧。

住院检查结果进一步证实了我的判断。我们立即为小侯启动治疗,试图挽救他残存的神经功能,促进髓鞘修复,同时辅以针灸和积极康复训练。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小侯的症状虽有所改善,能勉强行走,但我不得不沉重地告知他及他的家人:部分神经损伤可能是不可逆的,这些伤痕或许将伴随他终身。

我想提醒大家,一定要警惕“无害快感”的谎言。任何形式的“打气球”,都在用你宝贵的神经系统和行动能力做赌注。一时的放纵,抵押的可能是你未来站立行走的能力、清晰的思维和完整的人生。

来源:都市快报    作者:记者 吴双 通讯员 陈雨虹 整理    编辑:陈俊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