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杭州网健康>热点关注>
世界炎症性肠病日 浙大邵逸夫医院举办“自在如风” 患者关爱活动
发布时间:2025-05-20 09:00:12 星期二   潮新闻

5月19日是世界炎症性肠病日,由《医师报》主办、艾伯维支持的第二届“自在如风”炎症性肠病患者关爱活动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落地。今年的患者活动通过医患律动挑战和音乐纪录片等创新形式,助力提高公众和患者对炎症性肠病的认知,鼓励患者积极采取规范治疗,战胜疾病阴霾,重拾自在如风的健康生活。

本届“自在如风”炎症性肠病患者关爱活动通过患者教育活动的形式呈现,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在活动中以多元有趣的方式,传递IBD疾病知识,讲解IBD患者日常生活习惯注意事项,助力提升大众对IBD疾病的认知和理解。据了解,“自在如风”炎症性肠病患者关爱活动日前落地了包括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在内的全国11家重点医院。

此外,本届患者关爱活动还联动上述11家重点医院,共同推出国内首部炎症性肠病(IBD)主题音乐纪录片。以“音乐叙事+医患对话”的创新形式,为全国炎症性肠病(IBD)患者送上“自在如风”的礼赞乐章。该纪录片通过医生合唱励志歌曲《在草地上肆意奔跑》、医患共述诊疗故事等内容,致力于帮助IBD患者打破疾病阴霾,传递规范化治疗的希望,呼吁社会关注 IBD 群体,鼓励患者与医生并肩作战,积极接受规范化治疗,重获生活掌控权。

炎症性肠病为特发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表现为腹泻、腹痛甚至便血,病因尚不明确,其包含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其中溃疡性结肠炎几乎仅累及结肠,而克罗恩病可累及消化道的任何部位。

中国炎症性肠病发病率近年来增加显著,且发病人群偏年轻化。预计2025年,中国炎症性肠病患者将达到150万,且以青壮年居多,发病高峰年龄为15-35岁。

目前随着医学的不断进步,创新治疗方案不断丰富。炎症性肠病的治疗目标也已经从最初的症状控制、减少激素使用和避免手术,逐步发展到更加注重患者的长期预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炎症性肠病已经成为可控的慢性病。

“当前IBD治疗已进入药物创新的黄金时代,治疗选择日益丰富且精准化,患者需摒弃‘妖魔化’疾病的误区——IBD虽无法根治,但通过专业团队规范治疗完全可控。”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叶玲娜教授呼吁患者,应相信医疗团队,避免因误诊或过渡恐惧手术延误治疗;同时不必对疾病活动期感到绝望,90%患者可通过药物和微创手术回归社会,到缓解期完全可实现“自在如风”的生活。

来源:潮新闻    作者:    编辑:陈俊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