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热词:
“妈妈我爱你,你快快好起来……”前几天,很多人可能都在网上看到过这样一条短视频,令人不禁泪目:一个三四岁的小男孩躺在身患重病、瘦骨嶙峋的母亲身边,用稚嫩的声音表达着对妈妈的爱。
这位年轻妈妈的网名叫“寸丫头”,今年30岁。去年8月确诊胆囊癌,从年轻珠圆玉润的模样,逐渐变成“皮包骨头”,只用了短短数月时间。家人倾尽所有为她治病,依然没能留住年轻的生命,最终于10月17日凌晨去世。
比胰腺癌恶性程度更高
胆囊癌是名副其实的“癌中之王”
为什么胆囊癌这么凶险?高危的致病因素有哪些?
杭州市肿瘤医院胸部肿瘤科二病区/消化内科叶文广副主任医师表示,胆囊癌恶性程度非常高,中位生存期仅为6个月,一年生存率仅为5%-10%。且胆囊癌发病隐匿,早期诊断困难,很多患者等到检查时才发现,大多数已是中晚期。
很多人听闻胰腺癌预后差,胆囊癌甚至比胰腺癌恶性程度更高,由于发现时间晚,大多数都已转移,手术也不能完全切除。最关键的是,胆囊癌对放化疗治疗都不敏感,治疗手段较为欠缺,是名副其实的“癌中之王”。
据报道,这位年轻妈妈在确诊后进行了2次手术,并进行了多次化疗。叶文广医师说,这严重影响到消化功能,消化酶不再分泌,消化功能严重下降,到了吃任何东西都难以吸收的地步,再加上化疗后恶心、呕吐的副作用更为严重。这也是胆囊癌患者瘦到“皮包骨头”的原因。
30多岁二孩妈妈
10多年胆结石最后癌变
叶文广说,胆囊癌的高发人群往往是年轻女性。“之前我就遇到过一个30多岁的年轻妈妈,也是生了两个孩子,来医院的时候腹痛已久,出现了严重的黄疸。检查结果是胆囊癌三期,后来做了手术,3个月不到就去世了。
追溯病史,这位女患者大学时就查出了胆结石,后来病程发展出现胆囊炎。但她一直没在意,平时痛起来就吃药缓解,缓解后就没有再去医院治疗。平时吃药也不遵医嘱,按照疗程需要吃两周药,她吃了三五天感到症状缓解就自行停药了。
叶文广提到,这位患者的胆结石病史已有10多年,是诱发其后期癌变的最主要因素,如果前期重视,及时治疗,可能就不会发生悲剧。
胆囊结石是诱发胆囊癌的高危因素
体检发现胆固醇结晶建议专科就诊
叶文广强调,胆结石、胆囊息肉和胆囊炎是诱发胆囊癌变的高危因素。相关数据显示,我国80%的胆囊癌患者都合并有胆囊结石,有胆囊结石的患者发生胆囊癌的几率超过正常人的近30倍。
随着国人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和生活方式的改变,胆囊结石的发病率明显上升,且呈现年轻化趋势。年轻人饮食不规律、喜喝奶茶、好吃油脂高的食物,以及不吃早餐等不良生活习惯,都是胆囊结石发病的原因。
为何不吃早餐容易出现胆结石?长期不进食,胆汁就会变得黏稠,不按时吃早餐胆汁就无法排出,存留在胆囊中的时间变长。长此以往刺激胆管壁,很容易发生炎症,最后出现胆结石。
叶文广表示,一般胆囊息肉的手术指征是单发型、大于10mm或多发型、大于8mm。胆结石的大小不是唯一评判的标准,若出现症状一定要尽早治疗。若无症状,可以做一下胆囊功能评估,若已出现胆囊功能的衰退,建议尽早手术;若胆囊功能正常,建议密切随访,半年做一次检查。
目前体检一般都包含胆囊B超检查,如果检查中发现胆固醇结晶,很多人会觉得是个小问题、不加以重视,叶文广建议咨询专科医生,调整饮食习惯、改变生活方式,或在必要时遵医嘱吃3个月的排石药。如果上述方式均无效,证明后续很可能会发展为胆结石,建议提前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