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健康热词:
在复星国际今天举行的2023年度业绩发布会上,复星国际董事长郭广昌表示,“过去一年,面对外部经济环境的波动,我们的产业运营能力不仅经受了考验,而且得到了质的飞跃,聚焦主业取得令人欣喜的成绩。我们将继续坚定推进创新驱动和全球运营,聚焦核心产业领域,’深挖矿’‘挖好矿’,把稳定的盈利增长作为未来运营的核心目标,向‘新’求‘质’,推动复星更高质量发展。”
根据这份最新的年度业绩报告,2023年,复星现实总收入人民币1982亿元,同比增长8.6%;归母净利润为人民币13.8亿元,同比大幅上升。在收入、利润“双增长”的同时,复星的资金和资产结构进一步优化,流动性保持良好韧性,集团合并报表有息债务下降人民币150亿元,总债务占总资本比例降至50.4%。值得一提的是,2023年复星科创投入人民币74亿元,同口径同比增长14%,增速超过收入。
在大健康领域,复星旗下创新生物制药平台——复宏汉霖经自主研发的H药汉斯状(斯鲁利单抗注射液)攻克“治疗荒漠”, 是全球首个获批一线治疗小细胞肺癌的抗PD-1单抗,成为国内生物医药的“明星产品”。目前,H药已有4项适应症获批上市,2项适应症上市申请分别在中国和欧盟获受理,10余项临床试验同步在全球开展。
自2010年创立伊始,复宏汉霖就明确坚持走自主研发之路。经过13年不懈地资金、人才、技术投入,截至2023年底,复宏汉霖已有5款产品在中国上市,2款产品全球上市,推动经营业绩迎来历史性转折——成为首家实现盈利的港股“18A”生物医药企业。2023年,复宏汉霖营业收入达人民币53.9亿元,实现净利润5.46亿元。
同样在大健康领域,深耕肿瘤免疫细胞治疗的复星凯特,打造了中国首款CAR-T细胞治疗产品奕凯达(阿基仑赛注射液),上市两年多来已惠及逾600位淋巴瘤患者,并于2023年6月获国家药监局附条件批准上市二线适应症,是目前国内唯一获批二线适应症的CAR-T细胞治疗产品。聚焦高端医疗器械的直观复星,于2023年11月成功上市首款国产达芬奇手术机器人,未来,总投资超过7亿元的直观复星基地,将逐步实现达芬奇等系列机器人“中国制造、共同研发、全球销售”。
基于对复星科创和运营能力的认可和信任,2023年9月,深圳市首批“20+8”产业基金管理机构面向全球招标,复星医药旗下复健资本脱颖而出,中标独家管理规模人民币50亿元的生物医药产业基金。这一项目的落地,也开创了政企携手破题生物医药新质生产力的新路径。
事实上,创新基因已深度融入复星各个产业,成为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2023年,复星旗下智能制造领先企业翌耀科技,通过产学研合作,进一步优化了自主研发的车身精准智能匹配系统的2.5D先进传感器,使系统核心零部件成本下降了30%,传输速度和响应时间提升了20%。当年7月,其核心子公司爱孚迪凭借持续创新能力荣获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称号。
专注智能出行领域的孵化企业复睿智行,持续优化前融合算法,并采用卫星式架构多片级连雷达,实现高可扩展性的雷达算法和前融合方案在高算力SoC域控平台上的集成运行。公司相关成果和应用前景受到投资人关注,于2024年初获数亿元Pre-A轮融资。
与此同时,依托中国优异的的供应链体系及效率优势,复星持续升级全球化战略,各产业的好产品、好服务在中国建立竞争力后,通过复星全球生态赋能,迅速打开海外市场。
2023年,复星在海外市场斩获颇丰。年度业绩报告显示,凭借深厚的全球运营能力,复星在2023年实现海外收入人民币892亿元,同比增长6%,占总收入的45%。截至2023年底,复星已在超过35个国家和地区拥有产业布局,并逐步打造了“全球组织+本地经营”的领先模式。
“经过过去十几年的努力,复星逐步完成全球的产业布局,锚定了家庭消费产业主赛道,致力于为全球家庭‘智造’健康、快乐、富足的幸福生活。复星的产业运营策略,也随之从在全球各地、各个行业‘找矿’‘探矿’,逐渐转变为‘深挖矿’‘挖好矿’,在已经探明的产业,持续深耕,增强确定性,把稳定的盈利增长作为未来复星运营的核心目标。”郭广昌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