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健康热词:
六十出头的孙大伯这两天喉咙痛,饭也吃不下。起初,他以为是感冒了,没太在意。直到前几天头昏乏力,连眼睛也睁不开了,这才打电话给女儿。女儿赶回家马上把他送到了市红会医院。这一查,医生发现孙大伯高烧39.7℃,立即将他转入急诊抢救室。
急诊科医生贺晓旭检查发现,孙大伯咽喉充血,下巴上皮肤红热,脖子上还有颗淋巴结,有半个蛋黄大小。这时,一旁做生命体征检查的护士匆忙叫他:“病人血压突然掉得很快!”
贺晓旭一摸大伯,身上都是汗,意识也有点模糊,赶紧嘱咐护士加快输液。这时,化验报告出来了,孙大伯炎症指标很高,肝肾功能轻度异常,电解质紊乱。
“是脓毒症!”贺医生考虑孙大伯的病是由急性淋巴结炎引起的,立即安排他住进普外科病房进一步治疗。普外科副主任医师孔颖分析病情后,还原了发病经过。起初,孙大伯可能只是单纯的急性咽喉炎,由于没有积极控制,导致了急性颌下淋巴结炎。再加上生病后饮食减少,出现了严重的低血容量状态。加上老年糖尿病患者本身免疫功能低下,高血糖也为病原体提供了“助长”环境,最终引发了脓毒症。
在临床中,脓毒症难以诊断及治疗,是急诊科感染性疾病的重要致死因素,其中四类人群的感染风险较高:免疫力低下的人;婴儿、幼童和老年人;糖尿病、艾滋病、癌症、肾脏或肝脏疾病等慢性病患者;严重烧伤或创伤患者。
“一旦出现高热、呼吸短促、意识不清、肤色苍白等感染症状,要及时就医,以免造成休克多脏衰等严重甚至不可逆的损害。”市红会医院急诊科主任黄世恩提醒,高危人群平常一定要控制好原发病,及时清洁伤口,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常洗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