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热词:

您当前的位置 : 杭州网健康>热点关注>
高温天里也要警惕急性心梗 日常不妨早起喝杯温水
发布时间:2019-07-23 06:00:00 星期二   每日商报

杭州出梅,第5号台风“丹娜丝”线路南移,也就是说,凉爽的天气结束,接下来杭州将会高温一浪接一浪。而对于大部分血压、心脏不太好的中老年人来说,这样的天气着实不大友好。相关统计数据显示,最高气温每升高1℃,急诊的心血管疾病患者就会增加17.3%。

对此,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江帆副主任医师也发现,入夏以来,无论日间门诊还是夜门诊,心血管病人的就诊率显著提高。各个年龄段的病人都有,其中45岁以上的病人居多。“最近半个月光是急性心梗手术就做了十台,再早之前的半个月大概只有一两台。”她不忘提醒,炎炎夏日也要注意,保护好心血管的健康,预防心梗。

熬过了寒冬,却在盛夏时节发病

55岁的曲先生(化名)有着十年的高血压和糖尿病史,加上平时生活烟酒不忌,血脂不低,并且也没有好好管理自己的慢性病。他从未想到自己熬过了冬天,却在盛夏时节发病。上周,从事餐饮行业的他前来杭州谈生意,客户盛情邀请他在杭州游玩逗留,他欣然答应。当日杭州气温较高,一直坐在空调车里的他并未有太大感觉,待他下车后立即感受到“冰火两重天”。步行不到10分钟,他便大汗淋漓并伴随胸口闷痛,同行友人立即拨打了120急救电话,将他送进了杭师大附院急诊室。

心内科杨栋主治医生接诊后迅速安排他做了急诊相关检查,血管造影检查提示,曲先生心脏的三根主要血管血流情况都非常差,尤其是前降支,完全闭塞,也是此次急性心梗发作的原因。随后,曲先生接受了血管开通及支架安放手术。

“其实这位病人血管条件非常差,本身基础疾病年数久,平时不注意保护,导致血管坑坑洼洼,稍不注意就容易发生堵塞或破裂的情况。”杨栋表示,幸运的是,曲先生就医及时,尚未出现心肌大面积坏死的情况,也避免了出现严重的恶性心律不常等致命情况。

高温天在持续,危险因素暗藏其中

多数人觉得,心脑血管疾病高发于冬季。江帆表示,这个说法没错,但不仅仅是冬季,盛夏同样是心血管疾病发作的高峰期。她透露,这段时期前来就诊的病人多为突发性的危险状况,主要是心绞痛、心肌梗塞、心力衰竭以及高血压危象。“三四月份的心梗发生率并没有那么高,但是最近半个月内明显提高,晚上经常有急诊手术,几乎天天在和危急病人打交道。”

她认为,气温高对心血管疾病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一方面,高温天气下出汗较多,若未能及时补充水分,血液粘稠度提高,就容易形成血栓,诱发心梗。另一方面,人在高温天里情绪更容易受到影响,易烦躁,情绪的大起大落也是心梗的诱发因素之一。

“当人体处于高温环境时,睡眠质量就会受到影响,内环境也会出现紊乱。虽然高温状态下血管舒张,但人体新陈代谢加快,心率也加快,心脏负担就会加重,因此,持续高温时,也就有可能诱发心血管疾病了。”

夏季多喝水,并注意调整室内温度

如此看来,夏季确实对心血管没有想象中友好,因此,江帆建议,生活中可从以下方面着手,预防心梗。

第一,适当多喝水,及时补液。建议晨起喝一杯温水,白天根据情况补充水分,夜间不宜多喝水,要喝也在睡前一小时,这样既能补充水分,也避免因喝水过多而导致频繁起夜,影响睡眠质量。

第二,保持轻松乐观的情绪,及时调整情绪状态,避免忽喜忽悲、大起大落。

第三,主动、适当地改善环境因素。如果室内温度比较高,建议老年人定期打开空调,但空调温度不宜过低,将室内温度调整到26至28摄氏度左右即可。夏季,上午10点钟到下午4点钟这一时间段气温较高,要注意调整房间内温度。老年人在入睡前两个小时也要注意温度的调节,将室内温度调整到比较舒适的状态后,再进入夜间的休息状态。

最后她强调,一旦出现胸口闷痛等不适时,应立即前往医院就诊。


来源:每日商报    作者:记者 陈敏娜 实习生 陈甜 通讯员 颜妤    编辑:邹卓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