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健康热词:
发烧乏力,没有胃口,当舟山小伙小李第一次出现这些症状时,还以为自己“感冒”了。然而几粒感冒药下去不见起效,情况更严重了。他紧张地到医院一查,被告知肝衰竭,再不治疗就有生命危险。
接诊他的杭州市西溪医院肝病科傅晓晴介绍,经过这段时间的治疗,小李已可以出院回家,但他的遭遇也为广大肝病患者敲响警钟:定期检查、规范服药,保持良好生活习惯,戒酒免熬夜。
看似“感冒”,实则肝衰竭
小李今年28岁,在一家企业跑销售。近几个月他因工作性质经常需要应酬喝酒到深夜,生活毫无规律,有时候一周要应酬3-4次,每次都会喝过量的酒。并且他一直患有慢性胃炎,在出现发烧症状后也没放在心上。
当服用感冒药不见效,体温没有下降,小便、皮肤、巩膜逐渐开始变黄后,他才意识到情况不妙,赶紧去了当地医院就诊。治疗数日后仍不见好转,他开始全身无力,甚至起不了床。当地医院考虑是肝脏出了问题,最终,小李被转入杭州市西溪医院接受进一步救治。
该院肝病科傅晓晴主任接诊了小李,询问得知小李是一名乙肝病毒携带者,至今已有20年。但因为早年肝功能一直正常,他从未关注过身体,更别提上医院定期检查。入院时小李的总胆红素高达415umol/L(正常参考值5.13~22.24μmol/L),凝血酶原活动度38%(正常活动度为75%~100%, 重型肝炎凝血酶原活动度常小于40%),已出现肝衰竭。如果不及时救治易发生肝性脑病,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死亡率极高。
经过医院肝病科专家会诊后,次日小李开始接受人工肝治疗。
“人工肝支持治疗模式多,以非生物型人工肝为主,包括血浆置换、血液过滤、透析、胆红素吸附等,其原理是通过将肝衰竭患者血液由机器装置泵出,通过血浆分离器或血滤器将患者的胆红素及其他毒素清除,达到补充机体必需物质,改善内环境,暂时替代衰竭肝脏部分原有功能,为肝细胞再生及肝功能恢复创造有利条件或为等待肝移植奠定更好的基础。”傅晓晴介绍。
经过数次人工肝治疗,小李的病情得到有效控制,脸色开始红润起来,食欲也好起来了,能够进行一些基本的日常活动。治疗一个月后小李的肝功能趋于稳定,并于近日出院。
肝炎患者要注意定期检查
傅晓晴介绍,肝衰竭是多种原因导致肝合成、解毒、排泄和生物转化功能严重障碍或失代偿,出现以凝血机制障碍和黄疸、肝性脑病、腹水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综合征。一般死亡率大于50%,所以在出现相应症状后要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若积极内科治疗效果欠佳者,可进行人工肝治疗,必要时需进行肝移植治疗。
针对肝病患者以及保肝护肝等问题,她也提出了一些建议——
第一,存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感染的患者,应做到定期检查肝功能和乙肝病毒复制状态,包括影像学检查。发现肝功能异常,要在专科医生指导下及时采取有效治疗措施。慢性肝炎患者一旦出现黄疸要及时就医,对疾病提高警惕;
第二,已经口服抗病毒药物治疗的患者,不可擅自停用药物,一旦停药会造成病毒大量复制,容易发展为肝衰竭。要定期复查肝功能、乙肝病毒定量等,确认是否出现病毒变异,一旦出现应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第三,对于酗酒者,要坚持戒酒,避免熬夜劳累;
第四,药物使用应慎重,常见的药物性肝衰竭中,中药不可忽视,要摒除“中药无害”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