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国家癌症中心2018年的最新数据显示,我国平均每天超过一万人、每分钟有7个人被确诊为癌症。
近些年,各种靶向药的研发和上市,为癌症患者生存和生活带来巨大改变。
浙江省中山医院肿瘤科主任张卫平主任医师,很早就关注靶向药物的副作用,运用中西医相结合治疗手段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因为,她注意到不同的癌症患者,在服用靶向药之后,出现相似的问题:口腔溃疡,手足麻木,皮肤大片皮疹、水泡。
记者在浙江省中山医院肿瘤科病房见到了65岁的杭州人余女士(化名),气色不错,正准备下床活动活动。不同于现在颇有生机的模样,她从手机里翻出了刚入院时的照片。
“吃了靶向药,眼睑、嘴鼻周围、肚子、手脚全起了皮疹,手指脚趾还长了水泡,躺床上没法动。我问医生,我是不是快死掉了。”
张卫平主任说,化疗熬不了能停,但靶向药停不了,得一直吃,副作用则起势更快、症状更重。怎么解决呢,我们团队想了很多办法,也做了很多课题。
服用靶向药
全身皮肤严重起皮疹
2011年,余女士查出乙状结肠肿瘤,做了手术,也做了化疗。但去年2月,肿瘤不幸复发,再次手术及化疗,然而,8月起,她腹痛、腹胀、排便不畅,检查发现,癌胚抗原升高明显,颈部淋巴结增大。
随后,余女士接受了靶向药治疗,服药4个月后,她痛苦不已,一个是并发肠梗阻,另一个是皮肤严重的不良反应。
“惨不忍睹!”余女士感叹,当时自己口腔溃疡严重,吃饭困难,鼻嘴、眼睑起皮疹,眨眼都疼,足底部、掌侧指尖长水泡,手背、足背皮肤干燥、出血甚至剥落,每天痛不欲生。
如此严重的靶向药副作用,把医生们都吓了一跳。辗转多家医院,余女士最后住进了浙江省中山医院,她对张卫平主任言辞恳切地说:“求求你,让我不要这么痛苦。”
张卫平主任解释,余女士服用的靶向药是抗肿瘤新生血管的药物,是目前新的一种治疗方向。它的原理,是将供养肿瘤营养的毛细血管表皮弄萎缩,供应的血液少了,肿瘤细胞也就死掉了,但同时,正常细胞的毛细血管表皮也会受到攻击。
张卫平主任遇到过很多用药副作用的患者,余女士是最严重的一例,同行也从没遇到过这么重的,团队还请杭州市三医院的皮肤科专家来会诊。
最后,张卫平主任制定了一个综合治疗方案:涂抹表皮生长因子软膏及利多卡因的同时,用川乌、桂枝、红花等活血化瘀的中药来熏洗,每天2~3次。
中医药手段干预
副作用发生率降低
张卫平主任说,现在市面上有100多种靶向药,覆盖了所有癌种,而副作用很难避免,“服用肺癌靶向药的话,60%~70%患者会有副作用。”
靶向药带来的副作用,主要是皮疹、手足综合征和口腔溃疡。对此,张卫平主任团队一一做了中医药管理局的研究课题,还拿了奖,研发出中药内服、外用、静脉注射、针灸等多种手段,比如中药外敷、熏洗改善副作用,用中药漱口解决口腔溃疡,中医复方红豆杉等。
张卫平主任还做过一个临床对照,对60位服用靶向药治疗的患者进行30天的跟踪研究,发现接受中医药手段早期干预的患者,副作用发生率更低。
有个老病人,71岁,得了脑癌,吃靶向药不久,出现口腔溃疡,还拉肚子,通过中药外敷肚脐、中药漱口的治疗,症状很快改善,之后一直坚持找张卫平主任复诊。服用靶向药三年至今,人活得好好的,生活质量也不错。
张卫平主任强调,靶向药确实疗效好、见效快,但和化疗一样,它的副作用是持续存在的,建议癌症患者在开始服药时,预防性地通过中医药手段干预,以获得更好的生存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