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4日是世界防治结核病日。结核病作为头号传染病杀手,近年来耐药情况不容乐观。专家指出,中国耐多药结核病八成由传播而非用药导致,应制订相关防控措施。
今年世界防治结核病日主题是“发挥领导力,终结结核病”。世界卫生组织原结核病高级顾问王撷秀说,世卫组织估计2016年全球约有60万名耐多药结核病患者。在中国已登记报告的结核病患者中,估计有5.8万名耐多药患者,但中国只发现并报告了1万多。
相对于普通结核病6至9个月的治疗周期,耐多药结核病的治疗周期长达18至24个月,治愈率低于50%,治疗费用平均达5万元人民币以上,有的甚至高达几十万元。据介绍,治疗耐多药结核病的两种新药贝达喹啉和德拉马尼已在中国获批。
复旦大学基础医学院教授高谦表示,结核病耐药的产生分为获得性耐药和传播性耐药,前者由治疗不当产生,后者由被其他耐药结核病患者体内携带的耐药结核菌感染产生。如果以传播性耐药为主,应注重发现和控制传染源;如果获得性耐药为主,应配合精准治疗和提高患者依从性。
高谦说,过去大家多认为中国耐多药结核病疫情高发是由于获得性耐药问题,因治疗不当产生,所以很多控制方法都是针对获得性耐药。
他研究发现,中国超过80%的耐多药结核病患者是传播导致。治疗不当也是产生耐药的重要原因,缺乏药敏结果支持的非有效治疗将导致更严重的耐多药结核病。
高谦建议中国应对耐多药结核应采取控制传播为主的控制策略:对所有疑似患者做培养或快速诊断;普及耐药结核菌快速检测方法;重视传染源控制;制订和实施相应法律法规,有效隔离传染源;实现患者的精准治疗,医生在获知患者耐药情况下制订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