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前,医保实行的多为按项目付费,医院自负盈亏,在环节上较易造成群众“看病贵”,以及医保基金的不合理使用。为了增强主动控制医疗费用的积极性,促进居民医保基金平稳运行,推动居民医保制度健康可持续发展,嵊州市黄泽镇中心卫生院率先在全省范围内开展医保门诊按人头付费试点,这也是绍兴市内唯一一家试点单位。
什么是“按人头付费”?这其实是医保中心与医院之间的一种医保基金结算方式,医保中心与定点医院制定出一个签约患者(即人头)为单位的支付额度,以这个支付额度为标准,按人头结算给定点医院。医院则采取包干形式,即“总额控制、按月支付、年终清算、结余留用、超支分担”。
作为全省医保门诊按人头付费试点县,嵊州市已于近日正式开展《嵊州市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门诊医疗费用按人头支付与签约服务相结合改革试点工作方案》。嵊州市黄泽镇已参加城乡居民医疗保险的人员为首批试点人群,嵊州市黄泽镇中心卫生院为首批试点签约机构,确定其门诊定额标准为257元/人。签约居民在签约试点医疗机构就医的,门诊报销比例提高5%,确需转诊到上级医疗机构门诊就医的,经签约服务医生和试点医疗机构同意并办理转诊手续。而试点签约医疗机构的相关考核,不仅要看医疗费用控制情况,还要看就诊满意度和责任医生签约服务情况。
居民医保门诊统筹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试行按人头付费,意味着以后药和检查开多了反而亏钱,财政补助和医保支付按就诊人头结算,而不是单看就诊人次和医疗费用。医院只能通过改善服务态度,提高服务质量及完善签约服务来吸引病人就医,让签约医生成为居民健康和医保基金的双重“守门人”,实现保证医疗服务质量与控制医疗费用的双重目标。
“从开始试点以来,卫生院下大力气对我们进行了培训,‘大处方’少了,医生自身的业务能力也有了很大提升,患者就诊的效率和满意度大大提高了,而职工收入也有了相应的提高,这对我们来说是双赢的!”黄泽镇中心卫生院的乡村医生李庆君如是说。
相关新闻
全省首家“脱卡”支付微信平台
嘉兴二院微信医保支付上线
动动手指,就能在手机上实现移动医保支付。日前,嘉兴市第二医院微信医保支付正式上线,据悉,这是浙江省首家“脱卡”支付的医院微信平台。
“真是太方便了,手机上挂号交费后,就能去诊疗,节省了不少时间。”昨日上午,市民张先生到嘉兴第二医院就诊时,通过手机就完成了挂号、医保缴费支付等过程,免去了在窗口或自助机前排队挂号的程序。
记者了解到,嘉兴市职工医保患者到嘉兴市第二医院就医,均可通过该医院的微信订阅号或微信钱包里的“城市服务”绑定电子社保卡,就可以即时使用医保报销。在微信号里挂号时,通过微信医保支付缴挂号费后,即可去诊室排队就诊。
“以往挂号、候诊、缴费排队等候时间长,而看病时间短。微信医保支付把排队等候的环节都搬到了线上,从预约挂号开始,到缴费取药,患者就诊全流程信息都可以通过微信一手掌握。”该院信息科科长程宁告诉记者,挂号、医保报销功能已正式上线,其他医保支付服务也将陆续上线。
据了解,不久之后诊间支付功能也将开启。医生问诊结束后,药费账单同步推送到患者的微信上,支付时只需验证通过,医疗费用将自动完成社保和自费的混合支付,患者即可直接取药,再省去一次排队支付药费的烦恼。另外,凭借着微信支付平台,患者也可以像网上购物一样,对医院就医流程、医生服务态度、医生技术、看病效果等方面进行评价。
业内人士表示,微信医保支付将与诊断、治疗之外的就医各环节从“线下”转移到“线上”,转变传统问诊方式,大大缩减排队等候时间,提升了患者就医体验,使就医更加便捷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