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月29日,记者从国家医保局了解到,依托全国统一的医保信息平台,该局检查出多起定点医疗机构异常数据问题,相关机构已受到处理。
医保基金监管数据分析发现,某医生存在一分钟内为不同病人开具多份司美格鲁肽处方情况。检查发现,某医药代表收敛数十人社保卡,使用这些参保人身份到医院就诊,该医生明知其冒名就医,仍长期配合为其开具诊断为糖尿病、二甲双胍用药疗效不佳、建议使用司美格鲁肽的门诊复诊处方。医药代表随后前往某定点零售药店集中刷卡,使用门诊统筹基金购买大量司美格鲁肽注射液。飞检组进一步调取部分参保人历史就诊记录,发现部分参保人从未有糖尿病史或糖尿病用药记录。
常规药品数据监测发现,某医生开具烟酰胺总金额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00余倍。异常数据引起医保部门关注,检查发现,烟酰胺开方量异常由“数据质量塌方”造成。该院上传的部分住院费用数据,开单医生处未填写真实医生姓名,而是在数据处理中被填充为“未知”。
日常数据监测还发现,某医院为73岁老人开展“无痛取卵”,另一医院则为86岁老人开展“试管内受精”。发现问题后,医保部门当天派出人员现场核实。
核实发现,73岁老人本为开展“无痛胃肠镜”,但医生在填写诊断时仅输入“无痛”二字,在下拉选项中误选“无痛取卵”。86岁老人所患疾病本为“肾功能衰竭”,由于首字母“SGNSJ”与“试管内受精”相同,医生在填写诊断时仅输入首字母,又未仔细查看下拉选项,导致错误发生。
国家医保局表示,部分定点医疗机构在数据质量管理上仍存在短板。定点机构作为数据质量的第一责任人,要强化数据上传前的严格审核、日常动态校核,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将风险消除在源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