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夏天,上海、江苏、浙江等地医院兴起开设“夜门诊”,为患者健康“点亮夜灯”。
夜门诊优点明显,能有效缓解上班族“请假难”痛点,方便患者错峰就诊。但也有人认为,此举可能造成资源浪费。
评价“夜门诊”,既要考虑百姓看病的便利,也需考量社会医疗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近期,记者走访了省级、市县及街道各级医院,实地探访“夜门诊”运行实况。
晚上也能看门诊
7月24日17:30,记者来到浙江省中医院湖滨院区。眼见到了下班时间,二楼的针灸科夜门诊反而热闹起来,短短十来分钟,屋里屋外就聚起十几个下班后匆匆赶来的上班族。
7月24日傍晚,浙江省中医院湖滨院区针灸科夜门诊,已经排起队。记者 郑亚丽 摄
“洪医生,快到我了吗”“洪医生,这次给我埋个线”……洪寿海是省中医院副主任中医师,擅长治疗痛症、面瘫等疾病,每周四晚的夜门诊是他值班,冲他来的病号不少。“下了班就赶紧过来,不然后面人很多。”听闻记者咨询排队情况,王女士给记者支招,她因为失眠已经是夜门诊的老病号了。
省中医院是浙江较早开设夜门诊的医院。2022年11月开设了中医内科、针灸科、推拿科(包括小儿推拿)等夜门诊服务,截至2025年7月23日,夜门诊已累计服务近20万人次,其中18岁至40岁的青年人群占67.15%。
如今,加入开设夜门诊的医院不少。上海第四人民医院“中医夜门诊”每周一至周五晚6时至10时开诊;江苏省泰兴市中医院6月5日起推出“颈腰痛”夜门诊,服务上班族和学生;浙江省安吉县中医医院7月1日启动“夏季夜门诊”,让“上班族”和“学生党”轻松看专家。
开设夜门诊,并非心血来潮。安吉县中医医院副院长殷琪琦告诉记者,此前就诊时就有不少病人抱怨:请假不容易,看病排队时间过长。再者,一些扭伤、腰椎间盘突出等疾病需要针灸推拿治疗,诊疗时间比较长,白天时间不够用。
夜门诊的开放,有效破解了这一“时间困局”,也释放了夜间就医需求。
在上海市儿童医院泸定路院区,尽管已是晚上六七时,这里依旧人流不断。自今年7月开通呼吸科夜门诊服务后,医院门诊一天的挂号数就超过了220个,内分泌科则在100个左右。
该医院门急诊管理办公室副主任史婧奕表示,他们释放出去的号源,100%能够用完,而且现场尤其是内分泌科这样的专科,还有很多现场加号。
记者注意到,不少夜门诊是季节性或应需而设。比如夏季推出的夜门诊,就是考虑到夏天白天天气热,下班后气温稍低一些,病人就诊舒适度更高。有医生以针灸为例,夏天和冬天的人流可以相差30%至40%。
有的医院推出夜门诊则是根据人流——暑期来临,儿童就医需求激增,暑期夜门诊可以解决家长“白天工作忙、看病请假难”以及患儿“夜间发病就医急”的痛点。
不过,还有一些刚开设夜门诊的医院,仍处于试水阶段,“夜门诊是否持续,会根据百姓反馈来做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