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太吓人了,养孩子千万不能掉以轻心。也告诫各位妈妈们,孩子遇到危险千万要冷静才能化险为夷。”看着孩子平安无事,乐乐妈妈(化名)悬着的心才放下。就在几天前,母子俩经历了一场惊心动魄的“生死考验”,妈妈只是转身拿个尿不湿的工夫,8个月大的乐乐就陷入窒息危机,险些永远离开她。
宝宝突发窒息
“教科书级”急救使其转危为安
这天下午,乐乐像往常一样在客厅地垫上玩耍。“我想着就去卧室拿个尿不湿,顶多一两分钟,应该没什么事。”乐乐妈妈没想到就是这短短一两分钟,意外突然降临。妈妈离开的间隙,乐乐抓起地上一个塑料瓶盖,不知不觉间竟罩住了自己的口鼻。由于瓶盖边缘柔软,紧紧贴合面部形成密闭空间,乐乐很快因缺氧没了挣扎的力气。
当妈妈回到客厅时,只见乐乐脸色青紫躺在地垫上一动不动,连哭声都发不出来。“当时脑子一片空白,但我知道不能慌。”乐乐妈妈镇定下来,立刻冲过去掀开宝宝脸上的瓶盖,紧接着俯下身给宝宝做人工呼吸,并进行胸外按压。
在按压了十几下、做完两次人工呼吸后,乐乐突然发出一声微弱的哭声,脸色也慢慢从青紫转向红润,呼吸渐渐恢复。乐乐妈妈不敢掉以轻心,立刻抱着乐乐赶往西湖大学医学院附属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
接诊的市一医院儿科副主任医师张欣娟对乐乐进行包括心肺功能、脑部情况等详细检查。幸运的是,乐乐身体各项指标都正常,没有留下任何后遗症。了解事发经过后,张欣娟表示,乐乐妈妈“做得太对了”。正是这及时、正确的急救,为宝宝抢回了宝贵的时间转危为安。
预防比急救更重要
这些要点请牢记
“像乐乐这样的紧急情况其实并不少见。”张欣娟表示,窒息是婴幼儿意外伤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很多家长往往忽视了身边的潜在危险。处于口欲期的宝宝喜欢用嘴巴探索世界,看到小物件就想抓起来放进嘴里,而且他们四肢协调能力弱,一旦遇到口鼻被覆盖,根本没有能力挣脱。
更危险的是婴幼儿窒息大多是“静默”发生的,不像呛奶那样有剧烈咳嗽,等家长发现时往往已错过了最佳抢救时机。
张欣娟介绍,一旦遇到宝宝窒息情况,家长按以下步骤急救:
首先快速判断,轻拍宝宝脚底,若宝宝无反应、面色青紫、呼吸微弱或消失,立即启动急救。如果只有一人在场,遵循“先急救,后呼救”原则,用手机免提拨打120,随后开放气道,用手按住宝宝额头、抬起下巴。
接着观察呼吸,若10秒内无正常呼吸或出现濒死喘息,立即进行胸外按压:按压位置在两乳头连线中点正下方。用两根手指垂直按压,深度约4厘米,频率每分钟100—120次,按压30次后做2次人工呼吸(用嘴完全包住宝宝口鼻均匀吹气,见胸廓隆起即可),如此循环至宝宝恢复呼吸或医护人员到达。
张欣娟特别提醒,预防永远比急救更重要。家长要以宝宝的视角经常检查生活环境,及时清理硬币、纽扣电池、小磁铁、塑料袋等危险品;给宝宝选玩具要严格遵守年龄提示,避免含小部件的玩具;喂食时将食物切成小于0.5厘米的小块,不喂整颗坚果、葡萄、果冻等易窒息食物。尤其不要让年幼宝宝单独留在房间,在进食和玩耍时,看护人要避免看手机、做家务等分心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