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健康热词:
“眼睛能看见了,我可以回家好好过个年了!”前不久,73岁的吴阿姨(化名)在浙江省中医院眼科做了手术,出院时,她紧紧握住杜尔罡主任的手道谢。
患上青光眼 前后做了4次手术
吴阿姨是绍兴人,一年多前,她因视力模糊到当地医院检查,被确诊为白内障,做了手术。
可没过多久,吴阿姨感觉两只眼睛先后出现胀痛感,视力又开始模糊,到医院检查发现眼压明显升高,接诊医生认为这是青光眼引起的症状。
青光眼发病,是因眼睛里的房水不能有效排到眼球外,导致眼压增高。治疗就是通过药物或手术,使得房水能顺利排出来。
经过一段时间药物治疗,吴阿姨的症状依然没改善,检查发现眼压依然很高。此后,她踏上漫漫求医路,辗转上海、杭州的几家综合性医院就诊,先后做了4次青光眼手术,但眼压一直控制不佳,使用好几种眼药水,仍然时常感觉到眼痛、头痛。
半个多月前,吴阿姨再次去上海的一家综合性医院就诊,面对棘手的病情,接诊医生一时难以给出明确的治疗方案。
此时,吴阿姨的视力已非常差,即便手放在她眼前,也看不清有几根手指。用她自己的话说,已经跟盲人没什么区别了。就在她感到心灰意冷之际,她辗转找到了浙江省中医院眼科主任杜尔罡,得知他在治疗青光眼方面有独到之处。
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前不久,吴阿姨找到了杜主任。经检查,杜主任发现吴阿姨得的并不是普通的青光眼,而是误诊率非常高的“恶性青光眼”。
独创对付恶性青光眼的“撒手锏”
杜尔罡主任说,在青光眼患者当中,大约有2%—5%的比例为恶性青光眼,它的症状和普通的青光眼非常像,都表现为眼压升高,但普通的青光眼在药物或手术治疗后,能够让眼压降下来。
恶性青光眼和普通青光眼都表现为眼压高,两个疾病症状相同,但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完全不同。
恶性青光眼之所以以“恶性”冠名,是因为这种疾病的治疗难度较大,临床上没有有效针对它的药物或治疗方法。如果把恶性青光眼误诊为普通青光眼来治疗,不仅没什么效果,还会导致病情加重。
恶性青光眼的发病机制是眼睛里本该排到眼外的房水,跑到了眼睛的后部,导致眼压逐渐增高。治疗需要打通眼睛的前后部,将后部的房水引流到前部,然后排出眼外。
要完成这种手术,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这个手术涉及多个部位,需要同时完成7种不同的眼科手术: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人工晶体植入术、前段玻璃体切除术、虹膜周切、角房分离、悬韧带切除、晶体后囊切除。
这项专门针对恶性青光眼的手术称为“恶性青光眼七步联合手术”,是杜尔罡主任根据这种疾病的特点,配合自己娴熟手术技法独创的。
在2018年浙江省眼科年会的“恶性青光眼”分论坛上,专门组织了关于治疗恶性青光眼的辩论赛。这项技术一经介绍,就获得了眼科医学界同仁的高度关注与赞扬,这个困扰了眼科医生多年的疾病,终于有了更好的解决方法。
恶性青光眼与眼球直径偏短有关
还和脾气急躁关系密切
吴阿姨的手术是在上周做的。术前,她心中还是有些忐忑不安,毕竟之前已去过好多家医院治疗,都没解决好她的这个问题。
杜尔罡主任轻声安抚她,让她不要紧张,并告诉她,到目前为止,“七步联合手术”已为近百位恶性青光眼患者带来了光明,在随访的患者中,反馈效果都不错。
听了杜主任的这一席话,吴阿姨悬着的心总算放了下来。手术持续了大约半小时,整个过程非常顺利。术后第一天,揭开纱布后,吴阿姨的右眼就能清晰地看见外界了,检查眼压,也恢复了正常。
“我本来以为今后再也看不见了,没想到这么快就重见光明了,今年能好好过个年,看清小辈们的模样了!”吴阿姨开心地说,过完年,她打算把左眼的手术也做掉,彻底给自己一个清晰的世界。
以往,在大多数眼科医生看来,恶性青光眼是非常难缠的眼科疾病,遇到这样的患者,往往束手无策。以前像这样的患者在多次就诊后,因为没有更好的解决方法,最后不得不面临永久失明的悲剧。
在临床工作中,杜尔罡主任时常能遇到恶性青光眼的患者。
“恶性青光眼患者的治疗,时间非常关键,越早确诊并对症治疗,对眼睛的损伤越小。但很多患者因为对疾病不了解,错过了最佳手术时间,到后期视神经已彻底损坏,此时再做手术也无法挽回,这是非常可惜的。”
杜主任说,恶性青光眼的发生,大部分还是和眼球的先天生理结构有关。正常人的眼球直径为23.5毫米,如果眼球偏小(在21—22毫米)的人群,更容易诱发该疾病。
此外,发现患恶性青光眼的人群,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脾气往往不太好,比较急躁,情绪容易激动,以女性居多。因此,如果有上述特征的人群应注意,平时出现眼睛不适、眼压升高,要及时到医院排查,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