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热词:
进入9月,杭城的气候依旧如夏。虽然体感温度上似夏天,不过从节气上来说,已经是秋天了。不少人也出现了一些秋季常见的症状:口干舌燥、皮肤干痒、咽部不适……这均是秋季主气——秋燥所致。
体表温度闷热,身体内里干燥,天气多变的夏秋之交如何安然度过?一起来听听浙江省中医院中医内科主治中医师谢益文的建议。
又热又干,精神不济
夏秋之交需重视修身养性
“谢医生,我近日经常失眠,而且一到秋季就口干舌燥,多处诊治效果均不明显,这几天一点精神都没有。”64岁的张大妈(化名)向谢益文医生诉说自己的病情,只见她神情焦虑、皮肤干燥,头发间还偶见一根根白头发。
结合患者主诉和舌脉诊断,张大妈是典型的中焦脾弱,气血生化乏源,又兼有肝郁化火、火灼津液之象。谢益文医生根据她的症状,当即以归芍四君子方加减,同时告诉张大妈一些生活作息方面的注意事项,尤其是要多运动,融入集体活动。
遵照谢益文医生的建议,张大妈服药运动一周,果然之前的“燥”症缓解了不少,人也精神了许多。“中医的辨证很重要,遣方用药也很重要,但最重要的还是患者的作息调整以及配合。”谢益文表示。
“燥”为秋天的主气,分温燥和凉燥两种。“温燥一般出现在初秋天气尚热时,人体会表现为皮肤干燥和体液丢失等症状,如口干、便秘、干咳少痰等。而当下时令人体会感觉‘外热内干’——天气炎热的同时自身又感觉很干燥,不像之前三伏天体感既热又黏,所以这个时间段修身养性非常重要。”
燥邪易致病,“养阴”最关键
“外热内干”时,老年人群要做好这些
谢益文介绍,“燥邪”致病易伤津液,当下时令养生当以“防肺燥,护阴津”为关键。比如要顺应节气规律,早睡早起;保持内心宁静,避免悲伤情绪,调节情志;皮肤干裂需注意保湿,口干舌燥可少量多次喝水;饮食方面应少吃辛辣刺激的食物,多吃滋阴润燥的食物,如梨、莲藕、百合等。
而对于有慢性疾病的老年人,面对“外热内干”的气候,日常生活更应以“秋冬养阴”为原则。谢益文医生提出了以下建议:
保持充足的水分
高温和干燥容易导致脱水,建议老年人少量多次饮水,避免感到口渴时才喝水。对于心脏病或肾病患者,应根据医生的建议饮水,控制水分摄入量。
避免高温时段外出
老年人群尽量避免在上午10点至下午4点之间外出,因为这段时间是一天中最热的时段。如果必须外出,应做好防晒措施。
穿着轻便、透气的衣物
穿着方面,应选择棉质或其他透气材料的衣物,避免穿太紧或不透气的服装,以帮助身体散热。
保持室内通风
居家时,应开窗通风或使用风扇、空调来保持室内凉爽,确保空气流通,保持清爽环境。
适度的作息调整
避免剧烈活动,尤其是在高温环境中。老年人可以在清晨或傍晚时段进行轻度活动或锻炼。如太极拳、八段锦等动作舒缓,有益身心健康的运动。
清淡均衡饮食
老年人应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多吃蔬菜和水果,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避免食用高盐、高糖、高脂肪食物。
密切监测健康状况
老年人尤其是慢性病患者,如有头晕、心跳加快、疲倦、呼吸急促等症状,极有可能是中暑或脱水的征兆,需立即休息并补充水分,必要时要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