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久前,浙江省国医名师、浙江名中医馆副馆长姚新苗教授诊室门口一早来了一位特殊的患者,她歪斜着脖子,神情凝重,面容憔悴。
据悉,患者朱阿姨今年49岁,是餐饮店店主,“上有老下有小”的家庭重担,让她长期起早贪黑工作,几年前她逐渐出现颈部不适。起初她以为只是劳累过度引起的肌肉酸痛,自己放松捶打一下便可改善。但没想到过了一段时间,左边颈部疼痛感越来越重,而且越是不舒服,脖子越是往左边歪。
脖子歪最后被诊断为焦虑症
0.8毫米针刀破解多年颈痛噩梦
过去这段时间,朱阿姨去过不下五家医院,骨科、推拿科、针灸科都成熟人了,拍片除了脖子不正也查不出个所以然。最后医生甚至建议去心理科,没想到诊断出了焦虑症。想起以前一波三折的求医经历,朱阿姨眼眶泛红:“姚医生,我脖子确实有问题,并不是焦虑啊,那些药吃了,整天昏昏沉沉,生活都没意思了。”
姚教授宽慰了朱阿姨并为她完善相关检查。结果发现朱阿姨左侧胸锁乳突肌、斜方肌紧张僵硬,肌肉痉挛。姚教授拍了拍朱阿姨的手说:“你这是痉挛性斜颈,我给你做小针刀。”
“这是我第一次听到医生给我一个明确的诊断。”听了姚教授的话后,朱阿姨蹙起的眉头顿时松了不少。
姚教授解释,痉挛性斜颈是局灶型肌张力障碍中最常见的一种,好发于30-40岁左右人群。临床表现为颈部肌肉受到中枢神经异常放电导致不自主收缩,从而使头颈部痉挛性扭曲、歪斜和姿势异常,可伴有相应肌肉的痉挛性疼痛,通常会累及胸锁乳突肌、斜方肌、头夹肌和肩胛提肌等。
姚教授治疗痉挛性斜颈经验丰富,按照术前选定的施术点,很快就用0.8×0.5毫米的针刀为朱阿姨完成了操作。术毕,他让朱阿姨下地活动,感受一下疗效。“脖子真的松了很多,酸痛也好了很多。”朱阿姨连连感慨。姚教授嘱咐朱阿姨回去后要进行颈部肌肉的功能锻炼,有不舒服的及时来医院看。
腰腹部疾病再次引发颈部疼痛
过了一周朱阿姨又来到了姚新苗的诊室,依然蹙着眉头:“姚医生,脖子不舒服好些了,但症状还在,有时候严重起来还会肚子痛。”
姚教授意识到这位斜颈患者不仅仅是单纯的颈部问题,很可能还有其他相关的腰腹部疾患。进一步询问后姚教授得知,朱阿姨在2019年遭遇过一次车祸,导致尾椎骨骨折,做过手术。经过详细查体,姚教授发现朱阿姨左侧腹外斜肌处有明显痛点,而右侧却没有。姚教授告诉朱阿姨:“这才是病根。”
姚教授在朱阿姨左侧腹外斜肌间隔几处予以针刀,纵疏横拨下该处的疼痛立刻缓解。术后,姚教授又亲自演示了腹部核心肌群的锻炼方法:“这次我把你身体力线调整了,回去之后,你脖子和肚子一起练,肌肉强大了就会逐渐稳定,会好起来的。”朱阿姨蹙着的眉间的阴霾终于拨云见雾一般散去了。
姚新苗介绍,针刀疗法是运用针刀,以针的方式刺入体内,在体内发挥刀的切开、剥离、松解作用的医疗方式,可以疏散筋节痛点,调整人体力线,实现“骨正筋柔,气血以流”。
“临床情况复杂多变,一定要溯源求本,找到疾病根本所在。”姚教授将他的严谨细致融入到了治疗全程,慕名而来的患者络绎不绝,而疑难病在姚教授小针刀一起一落间不断被治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