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健康热词:
“我的体内流淌着女儿的血液,没有她和另外一位陌生人的帮助,就没有我的重生。”在刚过去的这个农历新年,44岁的方山(化名)收获了一份珍贵的新年礼物——来自13岁女儿的外周血干细胞,这也创造了市一医院年龄最小捐献者的纪录。
如果一切顺利,躺在移植仓里的方山,再过一周就能接到“闯关成功”的好消息。
牙龈出血确诊重型再障
“两个月前的一天早上,我和平时一样起床刷牙,嘴里一股咸味,低头一看,牙刷上沾了血。”方山本以为是普通的牙龈出血,哪知道一连两天,血都没止住。他连忙去医院,结果被诊断为:血小板超低,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
方山的病来势汹汹。对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来说,越早治疗,康复的希望越大,拖得越久,被感染的可能性就更大。骨髓移植是最佳方案。方山有两个哥哥,亲属之间配型如果能够达到全相合,治愈的希望最大。
“知道我生病,两个哥哥马上来医院配型,但全都没有配上。”方山说,如果去中华骨髓库配型,不仅希望渺茫,还需要更长时间,他的身体根本撑不了那么久。
为了救父亲,方山13岁的女儿也参与了配型,结果是半相合。此刻,方山生的希望,全都寄托在了女儿身上。“一般情况下,再障的治疗方案是骨髓移植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但考虑到患者女儿年纪太小,我们权衡再三,最终确定输入她的外周血干细胞。”为了提高成功率,市一医院血液科主任施鹏飞决定采用“双保险”,去脐血库找一份相合的脐血一同输入。
得知能救父亲后,13岁的女儿格外懂事,当即决定捐献,没有一丝犹豫。
“生命种子”换来“双生日”
治疗方案已经确定,剩下的就是和病魔抢时间。这边,医疗团队为方山进行抗感染治疗;那边,好消息传来,已经找到了合适的脐血。但临近过年,血库血资源极度紧张,而方山的情况又格外特殊:他是AB型,脐血是A型,女儿是B型,所以他需要输入O型红细胞,和AB型血小板……
“大家过年要休息,但是患者的病不会因为过年而休息。患者信任我们医院,我们也要回馈他以新生。”市一医院血液内科专家、常务副院长钱申贤亲自上阵,为方山积极联系血库,以保证移植能够顺利进行。
捐献干细胞前需要注射动员针,方山的女儿没有说一句难受。2月10日,农历庚子年腊月二十九一早,方山女儿躺上床,撸起袖子捐献造血干细胞。这一天是方山进行移植的日子,也是他的农历生日,女儿捐献的400毫升“生命种子”,与一份来自陌生人的脐血,被输入了方山的体内。
这一天,被方山称为“重生之日”,从这天开始,他的体内将会发生神奇的变化:女儿的B型血、陌生人的A型血、自己的AB型血,三种血型在方山体内交汇,可能改变他的血型、染色体,创造出一套新的造血系统。
既是生日,又是重生的日子,这个“双生日”的实现,背后是血液内科医护与方山一家日日夜夜的努力。
“反哺之情”感动医护
“以往在血液科,都是父母给子女捐髓,孩子给父母捐献的例子不多,但这几年来,像方山一家的例子多了起来,这样的反哺之情尤为珍贵。”施鹏飞主任说,血液肿瘤、骨髓衰竭疾病患者很多,他们都需要骨髓移植,目前医院血液内科三个移植仓基本全满,每个月最多要为三位患者进行移植。
13岁女孩捐献造血干细胞,创造了市一医院年龄最小捐献者的纪录,也让医护人员无比感动,大家都想给勇敢的女孩点赞。方山接受移植后,要在移植仓里住上三个星期,才能知道输入的造血干细胞是否在体内“生根发芽”。如今近两周过去,他的状态不错,虽然白细胞还偏低,前两天有些低烧,但胃口和精神状态都不错。一个月后复查造血情况,没有排异就算治愈了。
新年和生日都是在移植仓里过的,方山只能通过手机视频与妻子、女儿通话。家里的压力很大,女儿还在读初中,他希望自己早日“重启人生”,担起养家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