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热词:

您当前的位置 : 杭州网健康>热点关注>
大妈误信生吞鱼胆能治胃病 结果把自己送进了ICU
发布时间:2019-08-01 06:00:00 星期四   每日商报

近日,浙江某县60岁的吴大妈总觉得胃不舒服,但嫌去医院麻烦。于是想到一个偏方:生吞鱼胆治胃病。她随手就把宰杀的活鱼胆挖出来丢进嘴里。没想到,这个一闪而过的念头,将她送进了ICU,差点要了她的命。

胃不舒服吞鱼胆 引起多脏器功能损害

当天十点多,十分虚弱的吴大妈在家人的搀扶下,走进浙江省人民医院。“复查肝功能谷丙转氨酶已上升到6600多(正常值50以下),胆红素也高,小便量很少,结合老人平时没有肝肾病史,也没有服用肝肾功能损害的药物,而当日上午生吞鱼胆,当即考虑是中毒引起的多脏器功能损害。”急诊医学科值班的主治医师李刚介绍。

在详细询问病史后得知,吴大妈因为胃不舒服而生吞了鱼胆,当天下午出现了拉肚子的情况,连拉了五六次,还感觉头晕、无力、吃不下东西,小便量也很少……直至傍晚时分,老人实在坚持不住了,于是在家属陪同下到当地医院就诊。

一查肝功能谷丙转氨酶3400多,又吞了草鱼鱼胆,当地医生建议抓紧转到大医院,“迟了可能有生命危险!”

浙江省人民医院,急诊科医生接诊后,立即采取一系列抢救措施后,将吴大妈送至急诊重症监护室(EICU)。主任医师李茜、主治医师陈略等给病人实施了血液灌流联合血液滤过透析治疗,一方面清除进入血循环的毒素,并代替肾脏功能,为肾功能的自身修复创造条件;同时给予了肝脏保护支持治疗、胃肠功能支持治疗:感染病科主任医师童永喜也参与会诊救治……时间一分一秒过去了,EICU医生们紧绷的心情随着病情慢慢好转而舒缓。

经过几天努力,吴大妈病情终于明朗,“肝功能及肾功能明显好转,小便量也开始多起来,胃口也有了,能自己进食,从一开始进入医院病恹恹,到早上查房时能愉快地跟医生进行交流了。”李茜说,医生们评估后认为吴大妈恢复不错,可以转普通病房进一步观察治疗了。

鱼胆千万不能生吃

一旦中毒要立即送医抢救

浙江省人民医院感染病科主任潘红英表示,随着健康教育的深入,鱼胆中毒较以前已很少见,但在农村及相对偏僻闭塞的地方,这种偏方仍有一定的“市场”,就像我们这次收治的吴大妈,听信了“生吃鱼胆能治胃病”,导致自己脏器功能受损;在民间,还有生吃鱼胆清肝明目等传说。

有报道称,研究者共发现21种常见鱼类里有11种鱼的胆汁有毒,包括鲫、团头鲂、青鱼、鲮、鲢、鳙、翘嘴鲌、草鱼、拟刺鳊、鮈、赤眼鳟,这几种鱼都属于鲤科鱼类(Cyprinidae)。鲫鱼、青鱼、鲢鱼、草鱼、鳊鱼等都是百姓常吃的鱼类,而它们的胆汁毒素不易被热力或酒精所破坏,即使将鱼胆蒸熟或用酒将鲜鱼胆冲服,仍可能会引起中毒,严重者危及生命。保险起见,医生建议所有鱼胆都不要生吞!

“鱼胆中含胆汁毒素、胆盐、氢氰酸物质等可以导致溶酶体变性、线粒体肿胀,使细胞能量代谢受阻,细胞坏死;氧自由基增多,使生物膜特性发生改变,导致器官功能代谢改变;抑制线粒体酶活性,加重细胞损伤;引起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加重组织器官损伤。”潘红英介绍,临床表现为多个脏器功能受损,其中以胃肠道、肝、肾功能损害最常见,严重者可累及心脏及神经系统等。胃肠道症状表现为呕吐、腹胀、腹痛、腹泻,严重者出现肠鸣音消失、肠梗阻、呕血黑便等;肾脏功能受损表现为少尿、无尿、腰痛、下肢水肿等,尿检可发现红白细胞、管型、蛋白尿,尿素氮和肌酐可明显升高。肝损害表现为乏力、纳差、皮肤巩膜黄染、肝脏肿大、血清转氨酶及胆红素升高等,严重者出现腹水、肝昏迷。

医生提醒,一旦出现鱼胆中毒,应尽快到有救治能力的医院抢救治疗,以免贻误病情。


来源:每日商报    作者:记者 冯双 通讯员 宋黎胜    编辑:邹卓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