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健康热词:
蜡烛点燃,生日歌响起,省中医院血液科主任医师林圣云的思绪又回到两年前,耳边是上虞小伙小吴坚定的话语:“没有妈妈,就没有我们一家,一切交给你们,请放手去做吧。”
2017年6月29日,小吴给身患急性重症再生性障碍性贫血的55岁妈妈,捐献了500毫升造血干细胞,他没有告诉医护人员,那天是他的生日。两年后的同一天,儿子带着病愈的妈妈再次回到医院,在省中医院血液病阳光家园病友联谊会上,分享了抗病路上的苦与甜,医护人员也给这位孝顺儿子送上了生日惊喜。
林圣云感慨,在血液科,父母给子女捐髓并不稀奇,但孩子给父母捐献的例子,这两年唯独这一例,这样的反哺之情尤为珍贵。
时间紧迫,儿子私下做出捐献决定
2017年6月,在省中医院血液科,小吴的母亲黄阿姨被确诊为急性重症再生性障碍性贫血。病情在加重,当时医生给出的方案有两条:强化免疫抑制方案治疗,或在中华骨髓库寻找全相合的骨髓供者。但前者起效很慢,中途可能因重症感染死亡,后者至少要6个月的等待,小吴的母亲已经没有时间了。
“医生说可以试试亲缘捐髓,但妈妈是家中老小,其他5个兄妹年纪都大了,身体不适合捐献。”小吴急得不知所措,带着母亲的病史资料到处咨询专家,得到的回答都是“病情危重,治疗难度很大,很可能人财两空”。
黄阿姨夫妇有些动摇了,觉得渐渐失去了希望。想将家里的积蓄留给儿子结婚用,放弃治疗回老家。在医院里,小吴第一次与父亲争吵,这时的他,已经萌生出了一个强烈的念头:捐髓救母!
“爸爸体质偏弱,从我记事起,全靠妈妈支撑着这个家,没有妈妈就没有我。结婚的钱我可以去赚,但妈妈的病不能等,再大的风险也要拼一拼。”小吴找到林圣云,颤抖着吐露了心声。
孤注一掷,“任性”的决定让母亲重生
家庭突遇变故,小吴的女朋友也离他而去。得知儿子要捐髓,黄阿姨内心不是滋味:儿子是家里的独苗,从小懂事听话、品学兼优,绝不能因为捐献影响了身体。
看出了妈妈的心思,小吴特意用身边的成功案例宽慰她:“别担心,同事也给家人捐献过造血干细胞,过程和献血差不多,一点事也没有。”
说服家人的小吴,再次找到林圣云,毅然要求抽血与妈妈配型,结果显示两人5个点位相合。“全相合需要配上10个点,半相合需要配上6个点,后者的移植风险更大,无异于赌一把。但如果不做移植,黄阿姨的死亡率高达90%以上。”林圣云告知小吴各种风险后,小吴想也没想就签字同意了,“我相信医生,你们尽管放手去做吧。”
2017年6月29日,这天正好是小吴的生日,他捐献出500毫升造血干细胞,并植入母亲体内。一个月后,战胜感染和出血关的黄阿姨,血象完全恢复正常。如今整整两年过去了,每一次复查都很正常,戴着口罩的她难掩激动:“我的体内已经流淌着儿子的血液。”
6月29日这天,在热闹的病友会现场,黄阿姨悄悄告诉林圣云,现在最大的心愿,便是希望32岁的儿子能早日找到情投意合的姑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