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健康热词:
在癌症当中,肺癌、肝癌、胃癌、乳腺癌、大肠癌等常见类型,因其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而为大众熟知。但还有一些“小众”的癌症,因为不常见,常被人们说忽视,比方说睾丸癌。
最近就有一名,罹患15岁小伙,因为对于病症没有足够重视,导致睾丸癌发展迅速,最后不得不切除一侧睾丸。
15岁男孩查出睾丸癌
今年初,初三男生小辉在一次上厕所时,偶然发现自己右侧的睾丸比左侧的大不少,还有些发硬。于是独自去了家附近的一家医院做检查。
阴囊B超显示小辉的症状是睾丸鞘膜积液。小辉在医院输了几次液,但症状并没有缓解。3个月后,小辉右侧睾丸有更加肿大的迹象,终于忍不住告诉了父母。父母带着他到浙大二院国际医学中心找到浙大二院泌尿外科主任杜传军。
杜传军为小辉做了初步体格检查,发现肿大的睾丸掂在手里有明显的 “沉重感”。凭借从医几十年练就的敏锐“手感”,杜传军判断小辉的情况不容乐观,要马上做手术。
而腹部CT也证实了杜传军的判断:小辉被确诊为睾丸癌T-2期。第二天,杜传军亲自主刀为小辉做了根治性睾丸切除术,切除右侧睾丸组织。
“睾丸癌有很多类型,治疗方案也有所不同,要根据肿瘤组织病理切片报告来确定下一步的治疗方法。”杜传军表示。
几天后的病理切片报告显示小辉属于“生殖细胞肿瘤”。据此,杜传军又为小辉实施了机器人辅助的腹腔镜下腹膜后淋巴清扫术,来查看癌症是否向淋巴转移。
幸运的是肿瘤细胞没有转移,小辉以后定期复诊观察就行。两次手术间隔十二天,从第一次看门诊到出院,前后不到1个月,小辉又恢复了往日的健康活泼。
外伤是癌症重要诱因
对于小辉的父母来说,在担心切除睾丸会影响儿子的生育功能的同时,也很疑惑:儿子小小年纪怎么就患上这种以前从未听说过的癌症?
杜传军解释,睾丸癌是“专属”于男性的恶性肿瘤,发病人群主要是15-35岁的生育高峰期年轻男性。
最近一年半,杜传军接诊了4位睾丸癌患者,年龄最大的28岁,最小的就是小辉。
在病史询问过程中,小辉回忆,半年前一次打篮球,他被人狠狠撞了一下,伤及右侧睾丸,当时疼得站不起身,不过缓过来之后就以为没事了。
“外伤是睾丸癌的重要诱发因素之一,睾丸组织十分脆弱,受到外力的撞击易形成血肿,久而久之容易埋下癌症隐患。年轻小伙子的睾丸组织细胞非常活跃,而年轻人又喜欢打球、健身,运动量大,睾丸受意外伤害的几率相对较大,这也是为什么睾丸癌多发在年轻人身上的原因之一。”
杜传军提醒男性朋友:千万要避免睾丸外伤。如果意外受到伤害,要及时去正规医院治疗。“有血肿的话可以消炎、止血、祛肿,严重的甚至要手术清淤。即便没有血肿形成,也要及时检查,定期随访复诊一段时间,以确保睾丸的健康。”他说,睾丸癌比较少见,而且还是目前临床治愈率最高、预后效果最好的恶性肿瘤之一,通过综合治疗,睾丸癌的生存率可达95%甚至更高。
此外杜传军表示,单侧睾丸患癌,切除之后还剩下另一个健康的睾丸,尽管由“双保险”变成“单保险”,但并不影响男性生育。
他还提醒,年轻小伙子平常要注意自查,看看睾丸的形态、质地、大小是否有变化,摸到有肿块、硬块时要及时去医院检查,排查癌症和其他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