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热词:

您当前的位置 : 杭州网健康>热点关注>
身体硬朗的大叔半夜突然话说不清了!
发布时间:2019-04-04 06:00:00 星期四   浙江在线

60岁的胡先生,平时注重保养,身体矫健,没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冠心病等病史,只是平时常感到右颈部和太阳穴处疼痛,一直未予以重视。1个月前,他退休了,正想安度晚年,没想到,却突然中风了……

3月20日0点30分,胡先生起床上厕所,言语含糊伴左侧肢体瘫痪。家人急将他送至临安某医院救治。经脑部CT检查未见出血。查体发现,他言语含糊,双眼向右侧凝视,左侧偏瘫,肌力1级(肌力分为0到5级,0级最差,5级正常),考虑脑梗死,予以静脉溶栓。

与此同时,浙江医院脑科中心值班手机响起急促的铃声,是接诊胡先生的张医生打来的。简单交流病情后,浙江医院值班医生、神经介入科周育苗副主任医师初步判断胡先生是急性颅内大血管闭塞,需要在最短时间内开通,否则脑细胞将大量死亡并不可挽回,建议张医生尽快将患者转运至浙江医院,并将简要信息发送至浙江医院脑卒中急救微信群,以便团队其他成员及时了解病情。

获知微信群里的消息后,浙江医院脑科中心主任、主任医师万曙立即指示神经介入团队和导管室的护士、技师做好手术准备,不能让患者在浙江医院耽误一分钟。凌晨3点,胡先生被转运至浙江医院三墩院区,急查颅脑CTA,证实右侧大脑中动脉主干闭塞,预料之外的是大脑中动脉近端的颈内动脉也未显示。病情顿时变得复杂起来,因为开通闭塞的大脑中动脉所需要的导管、导丝、支架等材料必须通过其近端的颈内动脉,如果颈内动脉也闭塞了,如何到达其远端大脑中的动脉做手术?

时间紧迫!做完CTA后,胡先生被直接转运至导管室。此时,万曙带领神经介入团队早已在导管室等候。10分钟内完成全脑血管造影,发现右侧颈内动脉长段夹层伴血管腔重度狭窄,下游的大脑中动脉主干闭塞。该病人的发病机制很可能是颈内动脉夹层伴血栓形成,血栓脱落随血流漂向远端,堵塞大脑中动脉。诊断明确后,万曙迅速做出手术方案,先行球囊扩张+支架置入术修复颈内动脉夹层、恢复正常血管直径,然后行远端大脑中动脉取栓术。在万曙的带领下,神经介入团队以娴熟的技术、丰富的经验,10分钟内完成颈内动脉夹层修复术,10分钟内完成大脑中动脉闭塞再通,从股动脉穿刺到血管再通40余分钟。当日中午,胡先生的左侧肢体已经能够自由抬起,次日能够下地行走,言语完全恢复正常。

“大脑中动脉闭塞伴颈内动脉狭窄的情况我们称之为‘串联病变’,临床上并不少见,但大部分是粥样硬化斑块,像胡先生这样,大脑中动脉闭塞伴颈内动脉夹层的病变,比较少见。”万曙说。

让人疑问的是,无基础疾病、身体硬朗的胡先生为何会脑梗?

该院专家介绍,颈动脉是供应大脑最重要的血管之一,其血管壁分为3层,分别叫内膜,中膜和外膜,一般情况下3层紧密连接不分开,当由于各种原因,3层膜被撕裂而分开时,在内膜和中膜或中膜和外膜之间形成一个假腔,就是颈动脉夹层。假腔内由于血流缓慢,很容易形成血栓,血栓顺血流进入颅内,就会导致脑中风。

颈动脉夹层大部分都由不同程度外力作用导致,可为重度(如车祸、殴打、掐脖子等),亦可为轻度(如咳嗽、打喷嚏、举重物、练习高尔夫、网球、瑜伽、按摩和推拿等),外力越大则发病的风险越高。颈动脉夹层除了容易引起脑中风外,最常见的且往往被忽视的症状是疼痛,部位在同侧颈部、面部和头部,患者胡先生最近经常感到右颈部和太阳穴处疼痛,就是颈动脉夹层所致。


来源:浙江在线    作者:记者 郑希均 通讯员 郭俊    编辑:邹卓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