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杭州网健康> 热点关注
捐献器官遗体者逐年增多 让生命以另一种方式延续
发布时间:2018-02-12 06:56:12 星期一   乐清日报

让生命以另一种方式延续,近年来,随着市民思想观念的转变以及宣传力度的不断加强,乐清市人体器官捐赠(包括细胞捐赠、组织捐赠和器官捐赠)、遗体捐献登记人数在逐年增加。

乐清日报全媒体记者从乐清市红十字会获悉,乐清从2007年开始采集造血干细胞血样,截至2017年底,已采集血样902例,每年超额完成温州市下达的122例采集血样任务数。目前,乐清已成功完成造血干细胞捐献5例。另有165例登记脑死亡后捐献器官救人或捐献遗体用于医学研究,目前已完成器官(角膜、肝、肾等)捐献29人,遗体捐献(用于医学研究)2人。不管是宣传力度还是捐献登记数量或已完成捐献总数,乐清连续几年排名都在浙江省前列,温州市第一。

造血干细胞配对成功

乐清小伙下月赴杭捐献

“想到自己的造血干细胞可以挽救一名年轻人的生命,我就感到很自豪。”2月6日,家住城南街道29岁的冯旭武激动地告诉乐清日报全媒体记者,这一天,他盼很久了。

大约10年前,冯旭武在南昌理工学院上大学时,有一个双休日,他在南昌市中心逛街,看到当地红十字会在街头开展“捐献造血干细胞 生命因您而延续”的宣传活动,冯旭武在现场对捐献造血干细胞相关知识进行了解后,主动在志愿表上登记报名,并到采血车上进行采样,加入到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的行列。大学毕业后,冯旭武回到乐清成家立业。直到2015年底,冯旭武接到乐清红十字会打来的一通电话,才得知自己的血样在中华骨髓库里和南昌市一名白血病患者的血样初步配对成功。

“如果对方需要骨髓移植,您愿意无偿捐献给他吗?”当工作人员问冯旭武时,他毫不犹豫地回答:“愿意!采集血样这么久了,好不容易有个人和我初步配对成功,终于有机会救人了,我当然愿意。”

后来冯旭武了解到,和他的血样初配成功的是一名18岁的小伙子,他还有一个哥哥,兄弟俩都是白血病患者,哥哥在中华骨髓库一直没有找到配对成功的血样。而弟弟在全国数百万名志愿者中,唯一和冯旭武的血样初配成功。

“真是神奇的缘分。”冯旭武说,“那以后,我随时准备着为那小伙子捐献造血干细胞,可随后两年里,对方病情一直处于不稳定期,所以医生说还不是给那小伙做骨髓移植手术的好时机,就这样,我又等了两年。”

2017年12月底,冯旭武接到通知,对方经过数年化疗后,目前病情稳定,近期可以做骨髓移植手术了。不久前,冯旭武又去乐清市红十字会采集一次血样,结果和那白血病小伙的血样高配成功。

“前几天,浙江省红十字会工作人员通知我,3月15日去杭州捐献造血干细胞。”冯旭武说,医生说他有轻度脂肪肝,为保证捐献成功,让他年前年后尽量吃清淡点,保持良好的身体状态。这段时间,冯旭武吃得很清淡,应酬也基本谢绝,尽量减少外出,避免感冒。

“希望自己在最好的身体状况下,捐出最有活力的造血干细胞,帮助对方活下来。”冯旭武说。

乐清红十字会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有些市民对捐献造血干细胞不是很了解,以至于影响了他们的积极性。事实上,造血干细胞的再生能力很强,一个健康的捐献者只需10天左右时间,即可恢复到捐献前的水平。

目前,乐清已成功完成造血干细胞捐献5例,为了能进一步普及捐献造血干细胞知识,接下来,乐清市红十字会将加大宣传力度,他们一方面安排宣传人员进入街道、社区大力宣传;另外,计划成立造血干细胞服务队,让成功捐献的志愿者现身说法,打消大家的顾虑,发动更多的人参与,共同为生命接力。

捐献器官和遗体

党员干部带了个好头

“发生意外后,捐出部分或全部有用器官,让生命以另一种形式在他人身上延续,这种观念目前被大部分乐清人所接受,但去乐清市红十字会登记捐献手续的人毕竟是少数。”昨天,乐清市防汛办主任袁纲建说,这需要乐清的党员干部冲在前,带个好头,给大家做个表率。

去年5月,乐清日报社总编辑俞佳友在浙江省红十字会登记了器官捐献手续,为乐清党员干部带了一个好头。随后数月,乐清有十几名志愿者加入了捐献器官或遗体的行列。

“我是党员,这辈子没有为党和人民做出更多更大的贡献,那就让我身后为社会再尽点绵薄之力吧!”袁纲建说。

“袁纲建同志是乐清2018年登记身后捐献器官的第一个志愿者。”乐清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介绍,随着移风易俗宣传力度的不断加强,相信乐清会有更多的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加入这个行列,做全市人民的表率。

“人生在世,意外无处不在。哪怕有再小的概率我会出事,我也希望提前做好准备。”袁纲建说,下一步,如果有合适的机会,他将主动当起“人体器官捐献宣传员”的角色,希望有更多的爱心人士能加入到人体器官捐献志愿者的行列。

去年7月份,贵州一名年轻妈妈张春秀在乐清意外溺水脑死亡,其在生前曾多次向家属表示,万一有一天她出意外了,那就帮她捐出全部有用的器官去救别人。后来,其家属遵从她生前的愿望,将她身上有用的器官全部捐出去,救了5个人。张春秀的事迹在乐清、贵州两地广为宣传后,两地特别是在她的老家遵义县,那段时间捐献器官的志愿者一下子增加了十几倍。

“每一名器官捐献者及家属都让我们感动,我们会尽一切力量帮他们做好服务工作,帮忙解决一些实际困难。”乐清市红十字会秘书长朱艳丹说,希望在大家的努力下,2018年乐清有更多人成为器官和遗体捐献的志愿者。

郑友文(医生):

ICU病房现在已经成为器官捐献的一个重要来源地。ICU收治了很多脑外伤或自发脑出血以及其它各种原因导致脑死亡的病人,其中不乏年轻的生命。这些病人除了脑,其它各个脏器如角膜、心、肺、肝、肾仍功能正常。目前角膜、肝、肾等的移植手术已经非常成熟。自从中国废除死囚器官来源后,器官捐献远远跟不上器官移植的需求。中国的器官捐献在世界上排名是非常靠后的,怎么样提高器官捐献率,政府、红十字会、各大医院的移植科一直都在努力。乐清市第三人民医院近两年来出现了4例器官捐献,这些器官捐献者大部分都正当壮年,是家里的顶梁柱。我很敬佩一名捐献者家属说的话:“捐吧,给自己留个念想,给那些等待移植的患者留个希望。”满满的正能量。去年乐清第一例器官捐献者的父母参加了新闻媒体的访谈以及当地的模范人物评选。器官捐献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加强宣传,提高市民对器官捐献的认识,让逝者遗留下的有用器官,以另一种方式存活,继续造福他人。

郑国堂(原乐清市老龄工作委员会常务副主任):

一直以来,对于死亡的亲人,乐清人传统观念都是“入土为安”。近年来,随着乐清市移风易俗工作的顺利推进,人们的思想观念已逐步改变,器官及遗体捐献越来越为人们所接受。当前,器官和遗体捐献在乐清大地已蔚然成风。本人以为,在这个关键时刻还要不断加大宣传力度,营造积极的社会舆论,充分发挥社团组织的作用,建立遗体、器官捐献服务组织,开展志愿者宣传服务活动,新闻媒体可开设宣传服务热线等。可将这项工作逐步列入党委和政府的议事日程。等大部分人都有捐献器官救人的觉悟了,等待移值的重病患者便有了更多活下去的希望了。

陈立言(外来务工者):

我父母是医生,小时候我在医院里长大,见过太多等待器官移植的病人,他们的眼神充满着对生命的渴望。可许多人直到死也没有等到器官,原因是大部分人不愿意捐,宁愿一把火烧成灰,也不愿把还能用的器官捐献出去,这是人类的悲哀。我也怕死,但我留恋这个世界。如果有一天我死了,我愿意我的眼睛还能在别人的身上看到我爱的人,看到那么多我已经无法参与的精彩。我的心脏、肺、肾、肝等,只要能用的器官,我愿意它们还能在世界的各个角落代替我活着。去年,我在老家安徽省已登记成为一名捐献器官志愿者,我希望有一天我不在了,家人能帮我实现愿望,让我以另一种方式继续存在于这个世界上。

张建成(乐清市民):

作为普通市民,我对器官捐献的相关知识、法律法规的确知之甚少。多年前,我一个至亲得怪病死亡,死前受尽病魔折磨。临终前,他明确表态愿意将遗体或器官无偿捐献出来,供教学科研或医疗救治所用,但最后因为找不到愿意接受的组织和单位而作罢。近几年,随着市民公益意识的不断提高,时常在报纸上看到有人将家属的器官捐献出去用于救人,这样做真的很好,当人人都有这个意识时,那大家都在助人,又都成为器官捐献的受益者了。

来源:乐清日报    作者:记者 叶萌    编辑:邹卓琪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