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了年纪‘老掉牙’是正常现象。”很多老爸老妈都会这样认为。其实,除了自然衰老外,一些疾病也会引起“老掉牙”的问题,其中,糖尿病便是一种。家住新惠名苑63岁的刘阿姨,在最近一两年,掉了3颗牙齿,因为牙齿有龋齿,刘阿姨以为是正常的“老掉牙”,也没太在意。最近,又有一颗牙齿摇摇欲坠,刘阿姨感觉不对劲,就到医院口腔科就诊,经过医生详细检查,发现导致刘阿姨掉牙齿脱落的罪魁祸首竟然是糖尿病。
多数糖尿病患者受牙周病困扰
世界卫生组织已将牙周病列为糖尿病第六大并发症,据统计,成年人糖尿病并发牙周炎的发病率高达96%。其中,患轻度牙周炎约10%,中度牙周炎约30%,重度牙周炎约60%。因为血糖升高会加重牙周组织微循环障碍,影响牙周正常血液循环。会让牙龈组织的血管基底膜增厚,造成组织缺氧,有利于厌氧菌侵袭和感染,导致牙周炎症状加重,而牙齿缺失正是牙周病引发的严重后果之一。牙周炎是个慢性进展性疾病,糖尿病会加快、加重牙周炎的发展,一旦发生牙齿松动,则离牙齿脱落就不远了。
患糖尿病5年后牙周最易出问题
通常情况下,患有糖尿病后第3—5年其并发症进入高发期,而牙周病也易在确诊糖尿病5年后开始“肆虐”,但很多患者并未注意。据统计,87%并发牙周病的糖尿病患者未接受过牙周治疗。很多人都没有意识到糖尿病与牙周病是“狼狈为奸”的“好朋友”,临床上也不乏一些糖尿病患者,在确诊糖尿病后牙周炎加重的病例。长期高血糖并发反复牙周脓肿,牙周反复炎症得不到有效控制又刺激血糖升高。而如果把牙周炎症控制好,可增强患者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可以有效控制血糖。
然而,糖尿病患者牙周病的治疗比其他人更复杂,进行牙周治疗,必须在血糖控制稳定的前提下进行,如糖化血红蛋白必须低于8%,在治疗的同时也要防止感染的发生。
健康牙周从科学刷牙开始
通过有效刷牙能够控制菌斑,能够降低患牙周病风险及有利血糖控制。有糖尿病的老爸老妈要对抗牙周病,关键是要控制好血糖,其次,科学有效地刷牙也非常重要。刷牙时,推荐使用水平颤动法刷牙,能较好去除龈缘附近与龈沟内的牙菌斑,特别是邻间区,牙颈部与暴露的根面区。其次,在牙刷的选择上也需要谨慎,最好选择刷毛面为波浪形的软毛刷。每次刷完牙后,还要用清水彻底清洗牙刷毛,甩干牙刷头并向上放置,牙刷每两个月左右应该要换一把新的。此外,糖尿病患者除了注意每天的口腔清洁外,每3—4个月应该到口腔科检查牙齿,一年最好洗1—2次牙。
糖尿病患者由于存在机体抗感染力降低,牙龈局部微循环障碍,最好在每次刷牙后进行牙龈按摩和晨间叩齿锻炼。然而,牙龈按摩和叩齿必须要在彻底做好牙周清洁基础上才能进行。
牙龈按摩,可用牙刷柄末端自带的橡皮按摩小头来按摩,把小橡皮按摩头放入牙间牙龈乳头上来回转动。也可以用洗净的食指放在牙龈上,一个区一个区按摩。牙龈按摩对促进牙龈局部血循环非常有效。
叩齿锻炼,可在每天早上刷完牙后进行,先刷后牙再刷前牙,上下轻叩牙齿,10—15分钟左右,叩齿中口腔内的唾液可缓缓吞下。坚持每天叩齿,可有效促进牙周局部血循环,改善牙周局部氧含量,促进组织的代谢,对稳固牙齿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