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杭州网健康> 热点关注
同样是高血压,两兄弟的命运却截然不同
发布时间:2017-05-16 10:49:12 星期二   杭州网-每日商报

1956年,中国神经外科奠基人之一、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原院长朱焱教授对一例左额顶叶肿瘤(星形细胞瘤Ⅲ级)行开颅摘除手术获得成功,揭开浙江省神经外科的序幕。隔年,浙医二院的神经外科正式创立,距今正好60年。

神经外科主任兼脑科中心、脑血管介入中心及脑胶质瘤中心主任张建民主任医师告诉记者,科室在这60年飞速发展,疾病谱也有了很大改变:脑外伤少了,脑血管疾病多了。

吃药与不吃药,发病率有10倍之差

张建民的疾病改变感受,可以用一组数据说明:2014年到2016年,浙医二院神经外科接诊脑外伤的数量分别是501、450、432,呈递减趋势;脑血管疾病的数量分别是888、912、956,大幅递增。

分析原因,张建民推测,脑外伤数量的减少或与交通法规的制定和执行更加严格、安全生产不断普及有关,而随着改革开放经济条件不断提升,现代人生活习惯不良、精神压力过大、对疾病重视不足等因素,导致许多脑血管意外发病率提高,并呈现年轻化趋势。

“给大家举个简单例子,有一对兄弟俩,都患有家族性高血压。哥哥是个听话的患者,按照医生嘱咐老实服药,多年来血压一直控制得很好。弟弟性子要比哥哥张扬,自己创业的事业也是经营得有声有色。但对待高血压这件事情上,弟弟的理论是我不吃药还是健康的,一旦吃药我就是病人了,所以他从不吃药。前两年,不到40岁的弟弟突发中风,送医后发现脑干出血,无法救治,最终不治身亡。”张建民说,患有高血压,吃药控制与不吃药放任自流,脑血管意外的发病率有10倍的差距。

在张建民的手机里有一个颈动脉内膜斑块剥脱手术视频,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是许多脑血管疾病,尤其是脑梗死的重要原因,由于常规体检中不对颈动脉进行筛查,因此,不少脑梗患者并不能及时预防颈动脉斑块带来的狭窄危险。

“基本上,我在饭桌上拿出这个视频,给在座的人科普不良饮食对脑血管的危害,所有人都会停止劝烟劝酒,夹的菜也从荤食变成蔬菜,”这样的结果,张建民很得意。

打造专业微信公众号,让患者免挨一刀

作为浙医二院神外掌门人,张建民很忙,平时手术、讲课、研究课题、带博士生,行程满满。除此之外,张建民还对一项工作特别上心:科室的微信公众号“浙二神外周刊”。每周一开例会,把有意思的病例重点记录,做好病例描述、文献查阅、治疗方案汇总等记录,再把有借鉴意义的病例整理成文章后发布在微信公众号上。

一次,张建民他们发布了一个少见的“神经梅毒”病例,一位外省同行看到这个病例后,连夜叫停了第二天的一台手术。因为患者的病情症状和检查结果都与这个病例非常类似。事后发现,这果然也是位“神经梅毒”的患者,只需要使用大剂量青霉素治疗就可以了,患者免去了挨刀的痛苦。

张建民对神经外科的60周年,用一个“家”字概括主题。他说,家有三层意思,一层是指科室从无到有的发展,一层是指科室培养了700多位进修医生,他们都在各自医院承担着骨干作用,最重要的一层,是从患者角度而言,因为挽救一个人,往往意味着挽救一个家庭,甚至一个企业,为此,科室一直在探索,并在诊疗流程的规范上下功夫。

2015年度复旦大学专科声誉排行榜(神经外科)第八;2016年度中国医院科技影响力(神经外科学)排行榜第六;2015年北大版中国最佳临床学科(神经外科)排行榜第七。浙医二院神经外科在声誉、临床、科研各个方面上收获荣誉,成为了神经外科发展的重要基地。

来源:杭州网-每日商报    作者:记者 陈敏娜 通讯员 方序 鲁青    编辑:邹卓琪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