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气温渐暖,各种时令蔬菜陆续上市,毛豆、豇豆、四季豆……豆荚类蔬菜具有很棒的食疗功能,其中少不了“豆中翘楚”——蚕豆。
蚕豆颜色翠绿,无论是清炒、焖煮或是油炸,以其清甜软糯的口感获得人们喜爱,可是有一些人却无缘这份“心头爱”。
近日,凯凯(化名)妈妈总感觉孩子的脸色有些异样,看上去总是黄黄的,原以为是孩子好动,便没往心里去。
这天刚吃过午饭,凯凯便出现了头痛、恶心的症状,小便颜色如同酱油色一般。凯凯妈妈慌了神,立即带孩子前往医院。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衢州医院(衢州市人民医院)儿内科主任医师龚敏接诊,仔细询问病史后发现凯凯患有G-6PD缺乏症,而且就在3天前,凯凯因忍不住嘴馋,偷偷吃了蚕豆做成的零食——兰花豆。
食用蚕豆能收获清热、祛湿、通便、强筋骨的多重健康益处。但是,G-6PD缺乏症患者却不能享受它的美味。
“G-6PD即为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维护红细胞的抗氧化能力,保护红细胞免受氧化损伤。但缺乏这种酶的人,如果吃了蚕豆,就会出现急性溶血、溶血性贫血等,俗称‘蚕豆病’。”医师表示。
结合相关血液检查,提示血红蛋白30g/L(仅为正常值的1/4),重度贫血,凯凯果然是被“蚕豆”刺客殃及。
经过一段时间的住院治疗,凯凯各项指标恢复正常,康复出院。
“目前蚕豆病没有治愈办法,但可以进行有效的预防,避免溶血等危急症状。”医师提醒:进食蚕豆或蚕豆制品是诱发“蚕豆病”的关键因素,孩子一旦确诊“蚕豆病”,家长应高度重视。
初期
起病急,进食蚕豆后1—2天内发病,表现为全身不适、脸色苍白、低热、头昏、无力、厌食、腹痛、恶心等。
中期
出现黄疸、贫血、血红蛋白尿,尿呈酱油色,此后体温升高,倦怠乏力加重。
并发症
出现呕吐、腹泻和腹痛加剧,肝脾肿大等症状。
饮食管理
1.避免宝宝进食新鲜蚕豆及蚕豆制品;
2.避免接触蚕豆花粉;
3.患有蚕豆病的婴儿,妈妈在哺乳期间也不能吃蚕豆及其制品。
日常防范
1.樟脑丸中含有萘成分,该成分易诱发“蚕豆病”,而苯、重金属等化学物质可能会增加氧化应激,引起溶血,应避免使用。
2.避免使用易诱发蚕豆病溶血的药物。
供稿:衢州市卫生健康委、温州医科大学附属衢州医院(衢州市人民医院)儿内科、宣传统战部 龚敏、徐莉、杨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