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杭州网健康> 热点关注
26岁女子颅内有畸形脑血管
发布时间:2018-03-12 06:20:07 星期一   每日商报

在我们人类身上,神经系统是一个极其复杂和精密的存在:它承担了所有的信息获取、传输、存储及处理的工作,是决定着“你就是你,不是别人”的存在。而人类医学在外科技术的发展过程中,如何有效避免神经损伤,保留原有功能是最为关键重大的课题之一。尤其是,伤患处为我们的大脑时,降低神经损伤,保留原有功能,不影响语言、肢体等功能,至关重要。

从2010年起,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麻醉手术部在浙江省内率先开展起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主任严敏带领团队里近30名医生一起,在包括脊柱矫形、听神经瘤、颅脑动脉瘤、脑血管畸形、甲状腺肿瘤颈部清扫等多类手术中,运用神经电生理的各种方法,对处于有潜在神经损伤的神经系统进行监测,减少神经损伤,提高手术质量。

最近,医院神经外科石键副主任医师就利用这一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系统,为在杭工作的东北姑娘晓云(化名)完成了切除顶叶运动区大型AVM(颅内动静脉畸形)的手术。

2月初,26岁的晓云在上班时突然出现抽搐、偏瘫、口齿不清等癫痫症状,被送往浙医二院滨江院区急诊。入院时,她已然意识丧失,最终被诊断为左侧顶叶血管畸形。进一步检查,发现因为畸形的脑血管在血流冲击下压力过大出现轻微破裂,进一步刺激到周边脑组织,引起了癫痫。只是,畸形的血管一大团,藏匿位置非常深,并且与主管语言、运动功能的神经紧密联系。

经过急救处理的晓云恢复了意识,但脑血管畸形的阴影始终存在,想要根治,最佳选择是开颅手术。最后一家人恐慌于开颅手术可能伤及神经功能,失去语言或者运动功能,最终求助于石键,希望能够保留神经功能。在经过反复的会诊讨论后,最终决定实施开颅手术,术中采用神经电生理监测,一旦触及重要神经,检测仪会及时发出警报。

手术于2月27日进行,在麻醉团队神经电生理监测辅助下,石键顺利开展切除手术。术中,2根电极针贴在晓云的头皮上,另外6根分布在她的四肢上。历时2个多小时的手术中,石键时刻注意监测仪器上的波纹浮动,幸而并未触及到关键神经。术后一周复查,晓云各项功能均正常,未受到影响。

严敏介绍,目前浙二医院的多个学科都在采用神经电生理监测辅助手术。“如脊柱外科中矫正严重的脊柱侧弯,甲状腺肿瘤手术中的颈部清扫等,麻醉科对患者术中的各种生命体征及用药情况最为了解,对患者术中及术后的转归有着重要作用,围术期实施神经监测有着巨大的优势,可以及时发现术中电生理出现的问题并迅速判断及与手术医师沟通、处理。”

据统计,目前浙医二院已有上千名患者在手术中运用到这种神经电生理监测方法,降低神经损伤风险,提高手术质量,患者对此也非常满意。

来源:每日商报    作者:记者 陈敏娜 通讯员 鲁青 于水    编辑:邹卓琪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