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杭州网健康> 热点关注
父母60万包机从昆明送回浙一 温岭青年奇迹醒来
发布时间:2018-01-26 06:58:26 星期五   浙江在线

“喂,是方主任吗?我们这儿有一个重症肺炎的病人想送过来……”不久前的一天下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的ICU主任方强,忽然接到了一通来自云南的转院电话。

电话是一位曾在浙大一院进修过的昆明医生打来的。

患者为重症肺炎,白肺,在昆明当地医院已治疗了15天,持续高热,经常达到40℃,病情进展迅速。

年轻的生命正在生与死的边缘徘徊。

2000多公里,由北京飞出的SOS救援中心飞机,从云南包机转运至杭州;60万包机费用;前途未卜的病情……这场生命接力里,充满了太多的未知与风险。

接还是不接?成了一个两难的抉择。

为什么跨越半个中国送到浙江医治?

25岁的小泽是浙江温岭人,几年前便随父母来到云南昆明做生意,家中还有一个姐姐。半个月前,小泽出现咳嗽、反复发热等症状,便来到当地医院就诊。

本以为是普通感冒的他,怎么也没想到,仅仅14天时间,他就一路被送进了ICU重症监护病房。顶级抗菌药物的组合:泰能针+利奈唑胺针+卡泊芬净针抗感染,更昔洛韦针抗病毒治疗,却依然不见起色。

生死关头,负责抢救小泽的医生忽然想起了他曾进修过一段时间的浙大一院。

这所千里之外的医院曾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无论是医生实力,还是医疗设备,都或许能为小泽带来新的生机。

2013年的禽流感之役,浙大一院团队留住了很多重症禽流感病人。对于重症病毒性肺炎的抢救,浙大一院有着实力和底气。

医生的这个想法得到了小泽父母的肯定。“人要走,也是要走在自己的家乡。回浙江,也许能救回儿子的命……”

就这样,昆明的医院才联系上了浙大一院的ICU。

放下电话,方强主任团队便开始忙碌的准备,相应的抢救措施很快就绪。“只要是救人,来者不拒。我们就要收最重的病人、最难的病人。”回忆起当时接收病人的选择,浙大一院ICU主任方雪玲讲述着作为医护人员的坚持与初心。

计划中,当晚10点飞机将抵达杭州。因此,晚9点,医护人员便已在ICU待命。

运送小泽的SOS救援中心飞机,需要先从北京起飞,赶到昆明后,再从昆明机场出发飞至杭州萧山国际机场,由等候在机场的救护车,送往浙大一院ICU。

然而,一路辗转,等方强团队接到小泽时,已是次日清晨6点。

从杭州城里华灯初上,到夜半人声渐息,再到晨曦微露、东方渐白,ICU里一夜未眠。

一波三折 两次感染病毒又从鬼门关被拉回

送入浙大一院ICU时,小泽的血压已经掉到60/20mmHg;氧和指数低于100mmhg;无尿;消瘦;皮肤呈现黯淡青灰色……“患者当时已是濒死状态。”方雪玲说。

气管插管,感染性休克。接诊的ICU医护人员立刻进行抗休克治疗,CRRT,维护循环,呼吸机维持氧合。

先把最基本的生命体征维护住,争取足够时间是抢救的第一步。

之后,看过CT片,医生们发现,这个白肺看上去像病毒性肺炎,但尚不能明确病原体到底是哪一种。抗菌方案也已很难调整,但是否还有什么没有覆盖呢?要不要上ECMO?再加重的话,呼吸机也未必维持得住……一系列问题都等待着解答。

在云南16天的抢救,用的药物不可谓不强,调整思路做出新的尝试,已势在必行。

“ECMO暂时不用。现在先容量复苏,肺部的情况还可以用呼吸机继续维持,当务之急是进一步明确病原体。”方雪玲说,此外,还要调整抗菌药物方案。

小泽入院第三天,病情虽尚在紧要关头,但已经能耐受气管镜检查。气管镜从气管插管内深入,到炎症严重的右下肺吸引深部的分泌物。这可能是找到病原体的最精准的方式了。

常规细菌学培养的结果,可能未必能提供确实可靠的依据。但医院实力强大的微生物实验室做到了。气管镜下得到的灌洗液送出不久,实验室那边就有了明确回复:基因检测为B55型腺病毒,肺泡灌洗液内提示曲霉菌。

这个病毒是小儿发热很常见的病毒,有着其自限性,大多数人完全不治疗也会在几天后自愈。但这样的病毒在成人身上发生其实是很少见的。成人一般在极度疲劳、免疫力非常低的情况下,才可能感染这一病毒。至于小泽为什么会因为这个病毒而病情至此,谁也无法作出确切回答。每个人都有特殊性,病毒同样如此。

曲霉菌是肺被病毒损伤之后的继发感染。可以调整抗真菌药,而腺病毒没有有效抗病毒药物。但至少抗生素方案可以收缩防线和目标更加明确了。

调整治疗后,医生们慢慢等待着病毒的“自限”。只是,对于医护人员和日夜守候在侧的父母来说最煎熬的,是不知道要到什么时候,也不知道众多并发症能不能让小泽等这么长时间。

在一天一天漫长难捱的24小时里,一切都在艰难地前行。气管切开,维护肾功能,每天测体温,记录液体出入量,呼吸机的条件,肠道功能,血气分析,这些都是ICU医生的日常工作。

年轻的身体有着自身的修复能力。送至浙大一院ICU的第20天,小泽的肾功能慢慢恢复,肺部的渗出慢慢吸收,病毒第一次看到了阴性的结果。一切似乎开始峰回路转。

然而,就在镇静剂停了不到一个星期,小泽又突然出现了意识障碍。经过脑脊液穿刺的基因检测,才发现这次“袭击”小泽的,则是疱疹病毒。

于是,根据新的检测结果,方主任的团队又为小泽开展了进一步的治疗。

2个月 一个年轻的生命重获新生

“每次来和我们谈病情,孩子父母都说‘相信你们,相信你们’,病人家属在这一方面给了我们很多支持和感动。”方雪玲说。

在家属的信任下,在ICU医护人员的悉心守护中,这个在病床上躺了一个多月的年轻人终于慢慢醒来。茫然,无意识地动动手脚。因为持续大量的镇静药物,长时间的消耗,小泽的肌肉虚弱无力。

气管切开,带着呼吸机,无法发声,无法吃东西,无法起床,不认识周围的人,在陌生的地方接受治疗。在恢复的过程中,这个25岁的青年似乎又回到了儿童时代,喂饭,学走路,练习重新说话。

下飞机后一个半月,小泽终于拔除了气管插管,转入普通病房。方强告诉记者,目前小泽已经出院回到老家温岭,今后复查等后续诊疗只需在温岭当地的医院进行即可。

出院时,小泽已能自己走路,肺功能也基本恢复。方强说,小泽的这种重症肺炎,会造成全身系统性的损伤,除了肺部,还有心脏、肝脏、大脑等器官受损。“如今肺部的完全修复仍需半年左右。”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大部分脏器的损伤也将逐渐恢复。

时日坚守,生命方得照拂;肩有担当,医者方筑匠心。这或许便是这场生命接力里,最温暖的价值了。

来源:浙江在线    作者:记者 黄慧仙 李文芳 通讯员 王蕊 胡枭峰    编辑:邹卓琪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