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杭州网健康> 热点关注
十多年前吞下去的鱼刺从喉咙“游”到了下巴 这咋办?
发布时间:2018-01-24 06:26:24 星期三   浙江在线

所以说啊,吃鱼还是要小心。虽然有时把鱼刺咽下去了当时没疼痛,可想不到,这鱼刺还能“游”。

53岁的方先生,一个月前发现自己下巴处肿痛。到就近的医院耳鼻咽喉科和口腔外科就诊,B超检查显示直径4厘米左右的脓肿,而且里面有异物,这异物长度约1.2cm,直径1毫米左右,位于颌下近正中,皮下深度约2厘米。

这到底什么东西?医院安排CT检查,可查了4次都查不出。医生建议先消炎,回家再观察观察。

一个月后,方先生下巴处的红肿越来越厉害,严重影响到工作。在朋友推荐下,他找到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主任医师江波。江波觉得方先生现在的“难点”在于CT无法明确下颌异物到底为何物。

结合超声影像的结果及多年行医经验,江波自信地说:“我懂得CT拍片的原理,我可以试试!”通过B超检查,医生发现这异物还在“游”,大致是从前往后,这就需要拍摄CT时方向保持平行。他找到放射科陈文辉主任一起构思如何去操作:让患者的头使劲往后仰,这样异物就变成倾斜的,果真一扫就成功,根据CT值初步判断为一根鱼刺。

方先生纳闷,最近没有鱼刺卡的经历啊?江波医生说:“一般鱼刺都是在咽喉部,不可能进入这个位置,我推断,这鱼刺并不是最近进去的。加上患者说没这样的经历,那至少已经十年或十多年前的事情了,当时鱼刺可能卡在咽喉部,然后经过十多年的游走到现在这个位置。”

可是,为什么现在会肿痛呢?江波说,这根鱼刺在体内进行了长时间的“跋涉游走”,一旦人体抵抗力下降,就会引发感染。

随后在影像科医师帮助下,江波运用B超精准地放了枚定位针,手术中沿着定位针,非常小心地在内窥镜的配合下顺利取出一根直径不到0.5毫米,长约1.2厘米,触之即碎的鱼刺。

“这鱼刺很脆弱,更能说明在体内‘周游’很多年了。”江波医生说。

来源:浙江在线    作者:通讯员 张颖颖 记者 唐梦霞    编辑:邹卓琪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