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杭州网健康> 热点关注
孕妇坠楼、洗脑神药猖獗 年度十大健康事件刺痛你的心
发布时间:2018-01-12 06:57:01 星期五   健康报

 

医生救病人遭索“失物费”

医患共处呼吁理性宽容

■事件回放

9月11日,患者李先生被送至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急救中心。李先生因突发肺栓塞昏迷,在抢救过程中,两名医护人员用剪刀剪开患者短裤及上衣,并将之放置在一旁,进行心肺复苏等操作。经过及时抢救,李先生当晚得以脱离危险,转入普通病房。

9月17日,李先生的父亲向医院提出,患者醒来后曾称,自己的裤子口袋内有现金500元、身份证、银行卡、数据线等,如今与被剪开的衣裤一道丢失。李父表示,医院应当承担衣物损坏、财物丢失而产生的损失,并据此向医院提出1500元的赔偿要求,名为“失物费”。

9月19日,李先生的父亲报了警,并带着警察来到医院要求赔偿。

中南医院相关负责人表示,当天抢救过程中程序和手段都没有问题,而且患者所称的财物到底是遗落在发病场所还是途中都不确定。最后,在警察的调解下,参与抢救的医护人员将凑齐的1000元钱,给了患者家属。

此事经媒体报道后,引发讨论。有人认为,医院没有管理好患者的财物,是失职;也有人认为,患者及家属无理,这是典型的“农夫与蛇”的故事。

李父表示,自己很感激医生全力抢救儿子的生命,救治费如今已花费10多万元,自己就算借钱也会交给医院。但是,一码归一码,医院没有把儿子口袋里的财物交给家属,工作中存在失误就应该赔偿。

参与此次抢救的医生事后也表示,当时把患者的衣服剪掉,丢在了抢救室里面,现场也没有家属,衣物应该是被当垃圾处理了,这一点的确疏忽了。

多位法律界人士分析称,此事应一分为二来看。在危急关头,抢救患者生命是较大利益,损坏患者衣裤是较小利益。因此,医生的行为并无不当。但另一方面,医护人员没有保管好衣裤里的财物,随意扔掉衣裤,存在一定疏忽和过错,理应赔偿。不过,赔偿费用不应让医生承担。《侵权责任法》第34条规定,用人单位的工作人员因执行工作任务造成他人损害的,由用人单位承担侵权责任。

医院也认识到了这一点,后来全额承担了相关费用,并表示会就此改进工作,更加妥善地保管好患者财物。

■点评

从医生抢救病人反遭索赔,到医院因处理不当致患者衣物遗失,再到医院坦诚认错赔偿患方损失。真相一步步被还原,继而各方的责权利也水落石出。

医务人员全力救人的举动值得赞扬,但并不代表可以掩盖工作过失。当下,医患关系紧张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在一些医患纠纷处理过程中,道德、法治被裹挟在一起,医患不能清晰地界定各自责任边界。而在这起事件中,作为被索赔方的医院和医务人员并没有打悲情牌,更没有逃避责任,而是主动担责。也正是因为如此,医患双方才得以理性和解,同时倒逼医院管理更加规范化、精细化、科学化。而这,也是预防下一次医患冲突,赢得患者信任与依赖的基石。

医疗领域人工智能应用加快

“互联网+健康”迎发展新机遇

■事件回放

8月,科大讯飞与清华大学联合研发的人工智能“智医助理”机器人在国家医学考试中心监管下,参加了2017年临床执业医师综合笔试,北京市国信公证处全程公证。这位“智医助理”机器人不仅通过了考试,而且成绩优异。人工智能首次参加医考且表现不俗,引起广泛热议。

2017年被业界誉为“人工智能应用元年”。以沃森医生等为代表的一系列人工智能技术,在医疗领域高歌猛进,深刻改变健康行业生态和民众生活,在促进资源均衡、提高服务效率、优化产业结构方面大显身手。中国智能医疗市场规模持续增长,有统计显示:2016年,中国智能医疗市场规模达到96.61亿元,增长率为37.9%;2017年将超过130亿元,2018年有望达到200亿元。

国家对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发展高度重视。7月20日,国务院发布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提出,要发展便捷高效的智能服务,围绕医疗、养老等迫切民生需求,加快人工智能创新应用,为公众提供个性化、多元化、高品质服务。12月14日,工信部印发《促进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明确了进度表,提出:力争到2020年,一系列人工智能标志性产品取得重要突破,人工智能重点产品规模化发展,智能服务机器人实现规模化应用,医疗影像辅助诊断系统等扩大临床应用。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进行第二次集体学习等多个重要场合,强调“互联网+”的重要作用,明确提出推进教育、就业、社保、医药卫生等领域的大数据普及应用,深度开发各类便民应用。“互联网+健康”再迎发展机遇。

■点评

为临床医生早期筛查、诊断、康复等提供决策参考;帮助医疗机构提升运营效率,发现管理风险;解决药品研发周期长、成本高问题;开展基因数据分析,推进精准医疗;借助可穿戴设备,监测个人健康数据,让居民享受更完善的健康管理服务……人工智能正在悄然改变越来越多人的生活。

新技术不断取代人类部分工作是必然趋势,但好医生的综合判断能力、临床经验、操作技巧、人文关怀是技术无法取代和比拟的。因此,与其讨论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是否会取代医生,抢医生的饭碗,不如关注如何更好使用。

此外,我们要看到,疾病因果关系复杂,患者个体差异大,当前人工智能在算法和数据量上还需要突破;患者隐私保护需要高度重视。期待出台促进人工智能发展的法律和政策,从安全性、公平性、伦理等方面,明确人工智能研究、开发和使用者的责任,保护患者隐私和权益,对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前设计预案措施等,让人工智能成为医生的助手和智囊,成为百姓健康的靠谱管家。

来源:健康报    作者:    编辑:邹卓琪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