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杭州网健康> 热点关注
这份开学准备“宝典”很实用 请家长认真看一看
发布时间:2017-02-08 13:20:44 星期三   杭州网-杭州日报

2月12日报到、13日正式上课——寒假只剩短短几天。

孩子作业完成了吗?每天早睡早起了吗?有静下来学习或阅读的时间吗?有去做运动吗……

赶紧趁着这几天收心,和孩子一起合作从“节日态”回到“日常态”吧。

“网红校长”提出三颗优质“种子”

家长们可以对照着去做一做

开学前要做的事真不少,哪几件是最关键的?公益中学“阿潘校长”——潘志平,平时经常用书信的形式和家长交流教育话题,这几天他又用心写了一封信,被家长们纷纷转发收藏,也赢得了很多人点赞好评。潘校长说的是,家长一定要善于抓住“春播”契机,用心陪伴孩子播下三颗优质的“种子”:期待、静心、规矩。

父母和孩子各备一个日记本

让目标和措施成为“白纸黑字”

对于新学期,孩子、家长肯定有新期待。“一个明确、具体、可行性较强的目标期待,对激发学习动机意义非凡。”潘校长建议,趁开学前这几天,策划一个家庭茶话会。

茶话会前,最关键的是准备两本精美的日记本,一本家长用、一本孩子用。茶话会的第一项内容,是让孩子带上寒假的所有成果作品,对照寒假任务清单和计划,一项项地展示完成的量和质。对于完成得好的,要竖大拇指;完成得不够理想的,也切不可板着脸臭骂,要让孩子立马采取补救措施,尽最大努力在开学前完成。

第二项内容是重心——对新学期的规划。一家人可以七嘴八舌来夸夸孩子。“优点要细节化,至少说出8条以上优点,并写在日记本的第一页,这是新学期新气象的动力起点。”潘校长强调,启发孩子说出新学期里,自己在思想品行、身心健康、兴趣特长、服务班级以及各科学习的目标、措施,家长可适时补充,每说一条大家意见比较一致的,孩子和家长就在各自的日记本上记一条。

“期待的种子一旦埋下,就会在新学期的每一天里生根、发芽、结果。反之,容易脚踩西瓜皮,滑到哪算到哪。哪怕再忙,每天也要抽5到10分钟打开日记本,有话多写点,无话记流水账。”潘校长还有个温馨建议:茶话会后拍张全家照,记录新学期新气象的开始。

每天做三次“静心练习”

把孩子从慵懒中“拉”出来

“这几天,家长要帮孩子调整好生物钟,渐渐进入开学后的作息模式,把孩子从寒假相对宽松、随意甚至浮躁的状态中拉出来。”潘校长说,这一点很关键。

他的具体办法是:请孩子在“做作业、看书、静静地坐着”三件事中选择一件。开始前,做好上厕所、喝水等准备,家长宣布“计时开始”后,孩子必须目不斜视,集中全部精力,坚持做自己选择的那件事,直到家长喊“时间到”为止。小学生一般半小时,初高中生40分钟到一小时。这段时间,家长须全程在现场,也可以故意发出点声音或做点干扰动作,以训练孩子的注意力。

静心练习每天最好在三次以上。做静心练习时,孩子须在客厅等公共空间或在房门敞开的情景下,以保证实效;必须坚持做同一件事,而不能一会做作业、一会看书、一会坐着;须事先商定奖惩办法,家长全过程评分,练习结束时兑现奖惩措施。对不太静得下心来、作业粗心的孩子,平常也可以时不时开展静心练习,效果很不错。

对某一不足点“集中火力”猛攻

懂规矩、品行正比学习成绩更重要

发生在宁波的老虎伤人事件让潘校长感受很深:“再次向我们敲响了懂规守规的警钟。有规有矩,品行端正对孩子的成长大有裨益,即使今后学业成绩不尽如人意,孩子照样能成为人生赢家。”

做规矩要找到合适的着眼点,新学期规矩的着眼点在哪?潘校长说,一般在孩子目前存在的不足上。开学前,家长应根据平时的观察,静下心来梳理一下:孩子目前在思想、言行、学业、身心等方面还存在的不足,如不按要求排队、不按红绿灯过马路、不按规定使用手机、任性玩电脑游戏、对老师缺乏应有的尊重、对长辈乱发脾气、作业拖拉、审题马虎等。

做规矩要运用有效方法。第一步,找合适的时间,和孩子坐下来,语气平和而又严肃地把孩子的问题指出来,要有根据、举实例、讲后果,让孩子找到“再不做规矩确实不行了”的感觉。如果问题较多,可先举最明显的三个。第二步,和孩子一起制定3—5条针对性、可操作性较强的规矩,并详细写下来,刚柔并济,说到一定得做到!

“做规矩过程中,父母需做点筋骨,自己先严格按规矩做。接着让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也加入做规矩同盟,这是对孩子最大的负责。 ”

有关学业

加码容易让孩子有厌学情绪

很多家长会在假期尾声给孩子报突击培训班,一连上几天。也有的家长会给孩子加大习题量,寄希望于提升孩子的学习状态。

对此,长江实验小学校长丁杭缨说,这几天其实是弥补短板的好时机,可以根据孩子现有的弱项进行针对性地补强,“一味地报补习班、加大练习量,‘胡子眉毛一把抓’,不仅可能起不到好的效果,还会让孩子产生厌学情绪。”

对于循序渐进,东城实验学校校长张立栋也很认同:“增加阅读量对学生提高学业水平一定有很大帮助,但千万要适量,尤其是开学前学生比较焦虑的阶段,要做到合理计划、循序渐进、积少成多、学会选择。”他特别提到,选择读本要适合学生年段特征同时短小精悍,能在有限时间内读完。

有关作息

小队活动让作息良性循环

假期末的作息调整是很多学生和家长面临的难题。采荷一小校长王红和老师们给出秘诀——开展小队活动。

活动时间。特意把活动召集时间定在早8点前,与平时上学时间相近。这样一来,学生必须早起,就不能睡懒觉了;而为了早起,前天晚上就必得早睡。小队活动一连开展几天,让学生形成规律作息的良性循环。

同时,让活动内容更丰富。比如,采一钱江苑校区611班“奋飞”小队,队长余铭哲带领队员们慰问敬老院老人,寻访大运河,探访三堡泵站做实验等等。有了这样的体验后,再让学生退回“假期模式”,他们肯定不答应!小队活动也得到了采一很多家长的认同——“参加活动,孩子很激动。一大早就兴冲冲地出发了,回来后兴奋地和我们讲活动过程。”“做了一次活动,孩子就不愿赖在家里了。这几天查了很多资料,已经在为下一次活动做准备。”

胜利实验学校校长张浩强也说,每年开学,假期综合征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学生课上注意力不集中,甚至出现困倦、散漫等现象,开学初几天迟到率也比平常高。他建议假期的末尾,家长试着让孩子执行上学期间的作息制度:早上起床难,可以让孩子早点上床,第二天早点起床,提前放音乐,提神醒脑;孩子的一天活动也尽量向在校安排靠拢,如上午8-11点是上课时间,不要让孩子沉迷于游戏玩乐,最好静下来读书看报。

有关运动

整理一份假期末“运动谱”

春节假期里,不少学生打破了三餐饮食规律。如何尽快恢复体力,保持精力充沛地迎接新学期?“余下的几天里,不妨鼓励孩子多运动。”长江实验小学校长丁杭缨说,每天分几个时段运动,运动产生的多巴胺可以消除消极情绪,让身心获得愉悦,帮助学生调整心态。

采荷三小校长黄升昊和老师们还给同学们整理了一份“运动谱”——

饮食以清淡为主,充分补给富含维生素的饮食,减少脂肪摄入量,少吃油炸食品。

盘点假期体育锻炼作业。此项作业非常重要,不仅是在完成作业,更是让学生身心恢复到比较好的状态。建议家长和孩子一起锻炼,可以散步、跳绳,篮球、羽毛球、游泳也不错。尤其是跳绳,只要这几天坚持每天练习,开学时一定能达到最佳水平。

泡脚:睡前泡个脚,有解乏安眠的作用。水温可略高一点,以自身感觉到“烫”为好。

按摩:用手捏一捏,或用拳头轻轻敲打手臂、双肩及小腿、大腿,使肌肉得到放松。

有关注意力

让语文阅读找回“专注”

在假期的最后,家长如何让孩子集中注意力?采荷二小资深班主任傅利平有如下建议——

这几天,建议家长带孩子去一下文具市场,给孩子增买学习用品,让孩子进入学习状态有个思想准备,有时候新的学习用品也能唤起孩子的学习欲望。还可以带孩子去书店,共同挑选一些适合阅读的读本,如低段可选《太阳落在身边》、《最好听的声音》,作品是以儿歌、儿童诗、小童话为主;中段可选《天上唱的歌》、《会飞的孩子》,这两册中增加了小说、散文两种体裁;高段可选《亮起一盏灯》、《直到永远》,这两册更注重拓展作品在文学性、思想性、语言表现等方面的宽广度和纵深度。

家长还可以利用孩子手上都有的《小学生必背古诗词70首》开展诵读,培养习惯,拉回孩子的注意力。形式可以多样,如配乐朗诵,通过有感情的诵读帮助理解诗意;学谱唱诗,现在很多诗都有人编谱,唱的形式易于识记;读诗猜作者,作者写诗都来源于自己的生活,借此了解诗人,更能体会诗所表达的情感;当然还可与孩子玩诗词填空、读诗作画等。

有关沟通话题

切忌说“综合征”一类的话

丹枫实验小学校长曹晓红说,这段时间要特别注意,尽量不安排孩子社交活动尤其是人数较多的活动,让孩子回归“独处”状态,独自静下来处理安排自己的事务。同时,要对家的环境做一次整理,让其从“节日态”回归“日常态”,尤其是对一些物品做减法,合理处置或收藏起玩具等不必要的东西,这样有利于孩子静心。

另外,要适度调整交流话题。家长和孩子的交流话题要有意识地转变重心,从旅游、娱乐、玩耍、休闲、电影等,变为工作、学校、作业、学习、任务、运动、长大、能干等主题,尽量避免讨论和提及远离校园生活和学习的内容,有意多引导孩子回顾(回忆)自己在学校中的有趣活动、成长故事、进步点滴、快乐感觉以及获得的成就等。家长要有意识地多说自己开年工作后的新鲜感觉和快乐感觉,以积极向上的形象影响孩子,激发孩子迫不及待想体验新学期新生活的情绪,切忌说:“上班焦虑综合征”,避免消极情绪对孩子的影响。

假期要结束时,很多家长会说:“要开学啦,得给你上上发条啦。”这种话很容易给孩子带来较大压力,其实很少有人能在这两种模式中自由转换,连成人都需要适应期。”胜利实验学校校长张浩强说。江干区名班主任、采荷二小教师秦斐也觉得,与其唠叨不如亲子阅读,每天抽时间和孩子一起看报看书,交流感受,评论新闻。

来源:杭州网-杭州日报    作者:记者 王洁 张向瑜    编辑:邹卓琪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