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杭州网健康> 热点关注
警惕“医疗资源下沉”中的两种倾向
发布时间:2017-01-17 10:31:41 星期二   浙江在线

毫无悬念,“看病难,住院难”这个问题又是今年“两会”的一个热门话题。

那么,看病到底难不难?浙江某省级大医院每天的门诊病人达到1万以上,如果算上每个病人一个家属陪同,那么意味着每天有近3万人在医院门诊这个狭小的空间活动。有些特殊检查项目,病人需要等待1周左右,一个手术或入院,普遍需要1月左右等待时间。看病住院似乎的确应该难。

但与此同时,我们的乡镇级医院、部分县市级医院,门可罗雀。大量医疗仪器、医疗设备闲置,医生由于缺少病人,业务水平无法提高,收入无法保证,都拼命往省市级大医院流动。目前已经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大医院越来越忙,规模较小的医院越来越萎缩。

我国医疗最大的问题不是医疗资源的缺乏,而是医疗资源的分配的相对不公平。解决看病难,住院难的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打破这个恶性循环,分级诊疗,重新合理分配医疗资源和合理导向病人就诊。

浙江省为此在全国率先提出推进“双下沉、两提升”工作。该工作以“人才下沉、资源下沉”为手段,提升基层医院的“服务能力”和“服务效率”。该工作要求“省市级医院必须结对帮扶基层医院,要定期派专家、年轻医生到基层医院从事医疗、教学工作”。实施3年多以来,工作取得了很大实效,受到了政府、群众的肯定。但在医疗资源下沉的具体工作的落实过程中,也注意到了有些不良的倾向苗头,应该引起警惕和重视。

其一,警惕把“双下沉、两提升”工作简单看做一个活动,一项短期的工作。“雷锋叔叔如春风,3月来了4月走”。省市级大医院派出的专家、学者,对基层学科的帮扶“没有造血和输血相结合”,抱着应付工作、应付任务的观点,往往人刚到基层医院,就在算计回原单位的时间。或者想趁这段时间,安静下来自己看书、休息,而没有主动出击,主动传帮带,主动宣教,扩大基层学科影响力,把一些更多的普通病、常见病截留在基层医院。我们应该明白开展“双下沉、两提升”工作,不是一时之计,而是长久之策。这项工程,只有起点,没有终点,永远在路上。

其二,要警惕省市级大医院本位主义,趁机圈地划分势力,以导致更严重的医疗资源分配不均。有个别的省市级大医院,利用政府部门“双下沉、两提升”这项活动,为了自己医院的利益,不是切实帮扶地方基层医院,而是趁机扩大自己在当地的影响力,鼓励更多的病人流向上级医院。有的上级医院甚至规定,和自己结对的医院,不得和另外别的上级医院有学术交流和合作,病人必须转到自己的医院,如果病人转到其他医院,就会降低帮扶的力度。

“双下沉、两提升”是一项利国利民,破解群众“看病难,住院难”问题的有效武器。但如果以上两种倾向不引起管理部门的重视,那就可能流于形式,造成光“下沉”,不“提升”的事实,达不到预期效果了。

来源:浙江在线    作者:记者 伊清扬    编辑:邹卓琪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