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热词:

您当前的位置 : 杭州网健康>育儿>
别让“边缘型人格”伤害留守儿童
发布时间:2019-07-24 06:00:00 星期三   浙江老年报

这个暑期,留守儿童又成了全社会关注的群体之一。

浙江省心理治疗与咨询专委会青少年学组专家、杭州爱我心理创始人韩天江长期关注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他认为,目前,留守儿童存在的最大的问题是亲情缺失,不仅是日常生活上的关照缺失,更重要的是精神和心灵层面的关怀缺失。此类孩子可能会比较冷漠、情绪紊乱、自控力不强、忧郁不安等特征,达不到健康成长的要求。

在韩天江眼里,患者威威就是一个比较典型的例子。读初二的他第一次走进韩天江的心理咨询室时,让大家都吓了一跳:大热天,他竟然穿着长袖,将自己裹得严严实实。原因很简单,他的手上划的刀伤太扎眼。“我见过很多这样的孩子,到这一步,问题已经相当严重。”韩天江说。

小时候,威威的父母外出做生意,将孩子寄养在老师家中,抛下一句:“老师帮我们管,放心。”威威的父母每个月只管寄钱回来,一年下来没几天时间能陪在孩子身边,关爱严重缺失。

到了初中时,威威时而感觉自己很棒,时而又觉得自己一无是处。别人不经意看他一眼,都会让他多虑“是不是看不起我”,并陷入自我否定的“旋涡”不能自拔。这个过程,对他来说就像受“电刑”一样,浑身难受。威威试图找一些方法来排解压力,当他第一次尝试在手腕上划一刀能让自己“舒服”一些后,就一发不可收拾。一刀、两刀、三刀……直到两只手臂划满了伤口,父母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但为时已晚。

“这是典型的边缘型人格障碍,自杀率高达50%。”韩天江说,有些从小有被遗弃或者类似的经历,内心缺乏安全感,长大以后有的会出现自我认知不稳定,或者情绪方面的问题。在干预中,有一种需要患者自己配合的认知疗法,正念方法转移注意力,让其远离“旋涡”。比如,患者自己感觉要陷入负面回忆的“旋涡”前,吃一颗葡萄干,闻一闻,嚼50下,转移注意力。接下来,就是建立与医生之间的信任感,调整认知功能,以及建立起新的人际关系。

事实上,孤独是摧毁一个孩子最残忍的方法。在儿童成长过程中,庇佑其心理健康责任最重的当然是父母,祖辈的陪伴远远不够,也无法代替父母的重要性。父母在家庭教育上的改善一定有助于这部分孩子心理问题的改善。

很多时候,留守儿童更容易受到他人的欺负和霸凌,会导致创伤后应激障碍。这些人在晚上会做同一个类型的噩梦,循环往复,白天有侵入性思维,老是被带入之前不堪回首的情景。往往伴随认知行为负性化改变,导致精神分裂症状,出现闪回,惊条反应等。

有的儿童在小时候频繁与家长分离,可能会出现分离焦虑,家长要考虑在儿童进入幼儿园前进行适当过渡,对小孩慢慢地进行所谓的“系统脱敏”。父母也不要突然不辞而别,最好提前几天告诉孩子要什么时间离开,到什么地方,做什么为什么要离开,将待多长时间,如何和孩子联系,告诉他们父母会一直想他们。


来源:浙江老年报    作者:    编辑:邹卓琪